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 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②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2)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4)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小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得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妻子除了得了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记叙了老刘在某厂爆炸事故中的遭遇,塑造了老刘的艺术形象,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
              B.小说中的操作工是一个单纯正直、缺乏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人,他遇到爆炸险情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而是仓皇喊逃.
              C.小说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等.
              D.操作工清醒之后讲述了爆炸的经过,是洗清老刘不白之冤、恢复其名誉的关键;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
              E.“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不但表达了操作工对老刘的感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
              (2)小说是怎样记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4)厂领导积极发掘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其为烈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山峡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伯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一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野猫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都悄悄地躲去.她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一边同众人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虽扮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竟也与野猫子作了一次农家夫妻,当了一回爸爸.早上,他们叫我装作农家小子,拿着一根长烟袋,野猫子扮成农家小媳妇,提着一只小竹篮,同到远山那边的市集里,假作去买东西.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街的样子.野猫子果真厉害,机智从容,灵活多变,狡猾的小商贩哪里逃得出她的手心,一匹上好的布终于得手了.
                半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凝神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小黑牛的呻吟一时间流向神祠之外.夜,愈发阴森凄郁,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天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头,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了望,便打探似地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的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正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
                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1)文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为什么?
              (2)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分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小说是如何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
                                            公园里的星期天
              [美]贝尔•考夫曼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
                  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
                  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
                  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
              “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
                  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
                  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白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
              “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
                  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是吗?”蛮横无理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利.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
                  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
              “喂,闭嘴!”那人说.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
                  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
                  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
              “哦,是吗?”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
                  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会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走,我们离开这里.”
                  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莱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
                  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
                  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
                  莫顿突然冒了一句:“那证明不了什么.”
              “什么?”她问.
              “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她说.
              “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
              “当然.”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教训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
              “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莫顿烦躁地说.
              “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她说.
                  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
              “你管不住,我来管.”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
                                                                             (根据肖鹏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顿和大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C.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D.“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
              E.“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
              (2)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莫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两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局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鹏他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一哥生育了一哥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答:    
              (2)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3)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4)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怪    人[乌拉圭]比亚纳①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
              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村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②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狂放品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他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
              B.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C.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再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用?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但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前简单的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吧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