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了各题。
              鸣沙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2.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
            • 3.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梅  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2).“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②《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②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        ,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
              (4)“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诗词阅读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一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形象?这一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③骁(xiāo)腾:健步奔驰。
              (1)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评价此诗说“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请概括诗中马的形象
              (2)浦起龙《读杜心解》中说此诗是诗人“为自己写照”,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为自己写照”的。
            •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菊                        寒  菊
              唐•白居易                 宋•郑思肖
              一夜新霜著瓦轻,花开不并百花丛,
              芭蕉新折败荷倾。独立疏篱趣未穷。
              耐寒唯有东篱菊,宁可枝头抱香死,
              金粟初开晓更清。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
              ②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1)填空:两首诗从诗歌体裁上都属于    。两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是    
              (2)请仿照对《寒菊》一诗艺术手法的分析,赏析《咏菊》一诗的艺术手法。
              示例:《寒菊》一诗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白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3)请仿照《寒菊》三四句的赏析文字,赏析《咏菊》三四句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示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宁可”二字很有力量
              答: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蔷薇
              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注】:猩猩,指鲜红的猩猩血。
              ①请对一、二两句作简要赏析。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沈子福归江东
              孟浩然                                                  王维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这两首诗各自的三、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