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洗   竹
              王贞白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
              【注】①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②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③琅玕(gān):比喻光滑美好的竹子。
              (1)“竹”这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目光昏暗的样子。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1)这首诗的体裁是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近体诗
              (2)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宁愿忍受饥寒,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3)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请评析之。
              甲:世无“知音”,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柳絮二阕
              [宋]韩琦
              其一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其二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1)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明]徐子熙
              瀚海潮声万泒浑,鱼虾随势尽惊奔。
              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
              螃蟹咏(其三)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①泒(gū):水。②禹门:龙门。③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④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⑤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螃蟹原来的生长处。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牡  丹
              李商隐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苟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注】①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里比喻刚刚绽放的牡丹花。②石家蜡烛: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这里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③朝云: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1)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 8.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秦州杂诗.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白马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伤于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弃官西行,滞留于秦州期间。秦州:今甘肃天水。②浮云:指良马。诗句中的“龙种”“骕骦”也是指良马。③残:剩余。④此诗作于潭州发生军事叛乱期间。此时,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带。 ⑤死多门:死于多种灾难。
              (1)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千古绝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其诗作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意象,两首诗都借助咏马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秦州杂诗》的首联,写出了马的出产地,为后文描写马及抒发情感作铺垫。
              C.《自马》诗的首联,写了一匹从东北方向奔来的白马,鞍上无人,身受箭伤。
              D.“秋草遍山长”侧面描写战马战死;“意气今谁见”用反问句写出骑者战亡。
              (3)清代著名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秦州杂诗•其五》是“借天马以喻意”,认为《白马》诗“‘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池上竹
              杨巨
              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
              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
              【注】①婵娟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琅玕:传说中的仙树。
              (1)颈联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尾联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注释:①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②红影:花影。
              (1)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王士祯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结合上片简析词人是如何刻画双燕形象的。
              (2)这首词题为《咏燕》,结尾两句却写红楼思妇,如何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