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感鹤
              【唐】白居易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ān):低空飞翔。【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2)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E.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3)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        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        
              ①风声鹤唳    ②龟鹤遐寿    ③焚琴煮鹤    ④梅妻鹤子    ⑤松鹤延年
              (4)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罐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释】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2)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能于故中求新,令如己出,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王勃在《滕王阁序》在赞美当时南昌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时,写道“腾蛟起凤,    。紫电清霜,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刘义隆,于是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            ”。苏轼在《赤壁赋》有这样的语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些都是使用“典故”的典范。
            •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2)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3)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风 筝
              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 筝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后。②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创作《桃花扇》,后获罪,被免职。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
              (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风  筝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
              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是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别调中。
              (1)下列对《风筝》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古时候的“风筝”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
              B.“宫商”是指风筝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
              C.“信任”、“依稀”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风筝”的声调在风中总是高低变化的。
              (2)综合分析这首诗及下面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风筝出现的时间及得名缘由(可以引用资料但不要照抄)。
              【相关资料】
                明代陈沂《询刍录•风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梅词
              苏  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1)结合词句分析,词中如何体现梅花是“人间第一枝”?
              (2)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杜  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注】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句以‘月’点题,首联中“残夜”与“四更”承接、照应,交代了月所处的特定时间。
              B.颔联借“镜”“钩”等意象写出了月光与月形,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
              C.颈联的“兔”与“蟾”无不与月有联系,“疑鹤发”与“恋貂裘”分别从侧面写出了月色之白与月光之寒。
              D.尾联的“姮娥”就是“嫦娥”,一个“寡”字突出了嫦娥的孤寂,同时也带有诗人自况的意味。
              (2)“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颇得后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中的“穿”字也被历代评论家赞美。你认为“吐”与“穿”字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 10.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甲)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杖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乙)梅  花  
              明•宸濠翠妃
              绣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注】①:宸濠翠妃,宁王朱宸濠妃。
              (l)两首诗中的梅花各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2)王安石诗的后两句是怎样描写梅花的?
              (3)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赏析乙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