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幸福
                                                (前苏联)高尔基
                  有一次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柔的手.
                  这事发生在散步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夜,一大群年轻人聚在伏尔加河畔捕鲟渔民的牧场上.大家坐在篝火旁,喝着渔民们煨的鱼汤,饮着伏特加和啤酒,谈论怎样更快更好地把世界建设起来.后来,大家都感到身心疲倦了,便纷纷跑到已经刈割过的草地上歇息了.
                  我和一个姑娘离开了篝火,我觉得她聪明又伶俐.她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她的谈吐里总是流露出朴素纯真的感情来.这个姑娘待一切人都十分温和.
                  我们走得远远的,肩并着肩,在我们的脚下,草茎被踩折了,发出唰唰的声响.天穹的透明酒杯向大地倾泻出月亮清辉的醉人气息.
              “多美啊!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接着她提议,像白天一样,坐在干草垛上,在浓浓的圆形阴影里,草螽鸣叫着,远处有人悲凉地唱道:“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开始热烈地为姑娘讲述我所熟悉的生活,讲述了我不能理解的生活.可是,她突然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晕倒,刹那间我感到惊慌失措,想喊,想求援,但立刻想到我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这种场合下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就解开她的衣领绦子,好让她能松快地喘气.
                  这时,看着她美丽的面庞,我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可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拼命地奔到河边去取水,因为按照圣书上写的,在类似的情况下,万一出事地点没有小溪--这是小说的聪明作者事先设置的,英雄总是跑去找水的.
                  我捧着盛满水的帽子,像烈马一样,在草地上跳着跑了回来.这时,害病的姑娘已经倚着草垛站了起来,被我弄乱的衣服也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了.“不要.”--姑娘用手推开我的湿帽子,疲乏地说.
              她离开我,朝篝火边走去,那里有两个大学生和统计员依然悲吟着那支令人厌烦的歌儿:“哎,为什么你背叛我”“我没有给您带来痛苦吧?”--姑娘的沉默使我困惑,我问道.
                  她简短地答道:“没有.您--不是很敏捷.我,当然还要感谢您…”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
                  我不是经常见到她,可是,打这以后,我们的会面更少了.很快地她就从城里完全消失了影踪.大约过了四年,我才在船上遇到了她.
                  她住在伏尔加河畔的农村别墅里,启程回城里丈夫那儿去.她已经怀孕,穿得漂亮而舒适.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长长的金项链,衣服上别着一枚大胸针,好像佩着勋章一样.她变得更美,更丰腴了,就像快活的格鲁吉亚人在梯比利斯炎热的广场上出售高加索浓葡萄酒的皮囊.“你看,”--我们亲切地交谈,回忆往事,她说,“你看我已经嫁人了,可还是…”夜来了,河面上泛映着霞光.船舷卷起水沫,呈红裙筛状的宽阔条纹,隐没在北方蔚蓝的天际.“我已有两个孩子,现在等着生第三个了.”--她用行家热爱自己事业的骄傲口吻说道.
                  她的双膝上放着一袋黄纸包的桔子.“呃,要我告诉您吗?”--她问道,黑眼睛里漾出温柔的笑意:“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么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我告诉她,我的举止是书上指示的,那时我认为,遵照圣书去做神圣不可违反的,首先就得给昏迷的姑娘喝水,只有等她睁开眼睛,叹道:“啊,我在哪儿?”这之后才可以吻她.
                  她微微笑了笑,然后沉思地说:“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
                  她从纸袋里拿出一只橙黄的橘子,仔细地瞧了瞧,然后皱起眉头,说:“恶棍,真掺了烂的…”她用笨拙的手势把橘子抛进水中,--我看到橘子打着旋,沉入红色的波浪.“那末,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我沉默不语,凝望着岸边染上落日火焰般色彩的沙滩,凝望着更远处--空旷的金红的草地.
                  翻倒的船只横七竖八地卧在沙滩上,像许多大鱼的僵尸.在金黄的沙滩上躺着白柳忧郁的阴影.远方牧场上,干草垛如同小丘似的耸立着.我想起了她的比拟:“像非洲的沙漠一样,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美丽的妇人剥去第二个橘子的皮,以长辈的口气重复着,像是教训我:“是的,我要是您的妻子…”“谢谢您,”我说:“谢谢”.
                  我感谢她--是真诚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表述简洁,富有深意,“如此之近”“几乎抓住它温柔的手”等语,表达了遗憾的思绪,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两次出现悲凉的歌吟“哎,为什么你背叛我”,第一次暗示接下来二人的交往可能会不太顺利,第二次则主要暗示姑娘失望烦乱的情绪.
              C.“我”按照圣书上写的去取水解救这位“晕过去”的姑娘,而“她”对“我”的做法很不解,这从“她”当时的言行和四年后对“我”说的话中可知.
              D.小说谈到姑娘时,多以“她”相称,而在快结尾处,却用了“美丽的妇人”的称呼,这一变化是为了突出“她”的美丽以及“她”已为人妇的事实.
              E.这是一篇爱情小说,描述了两个两情相悦的青年人四年前一场美丽的错过,借主人公“我”表达了对“错过”的深切惋惜和对生活的辩证思考.
              (2)小说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画波浪线部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还有一个译本是“最温柔的那一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C.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戎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
              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
              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涂弦夫和吴一品兴趣都相同,所以他们聚集在守黑斋里赏字,品茶,论道,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2)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未婚妻
              (法) 奥 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
              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
              “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底层.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华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1)“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
              (4)纵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4)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②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忙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他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答:    
              (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①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    
              ②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1]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
              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1]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
              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
              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
              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
              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