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没有赴约
              [美国]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
                  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景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
                  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
                  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
              “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
              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的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幸存者
                                                 江  岸
                 朝阳背着一个帆布包,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黄泥湾.他惊奇地发现,村里原本清一色的板打墙黑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他凭着记忆,在楼群里钻来钻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个破败的院落,是村里唯一残存的板打墙黑瓦屋.院墙东倒西歪,墙头杂草丛生,院门上布满窟窿和裂缝.他迟疑地推开院门,门轴咯咯吱吱地夸张地响了几声.
                 娘坐在院子里.朝阳目不错珠地看着她.和印象里的娘相比,他感觉眼前的娘有些瘦,有些黑.娘一动未动,像极了一尊雕像,或者说,在这个瞬间,她凝固了.朝阳哆嗦着,想喊一声娘,但没有喊出声.他踉跄几步,向娘扑过去,猛地跪在娘的膝前.
                 他抬起头,已是满眼的泪水.娘缓过神来,眼泪也夺眶而出,一滴一滴浇在他仰起的脸上.他低沉地喊一声,娘!话音未落,娘紧紧抱住了他…
                 我爷爷、奶奶呢?
                 他们都走了.他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出事以后,你奶奶没过半个月就走了,半年以后,你爷爷也走了.
              我…黄叔呢?
                 村里人容不下他,说他害了你,把你奶奶、爷爷都气死了,把他撵走了.
                 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朝阳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地看着娘.小时候,他一直以为黄叔是自己的亲爹.可是,他叫张朝阳,黄叔叫黄秋生.长大以后,他才明白,黄秋生是他后爹.娘把什么都跟他说了.黄秋生是爹生前的战友,他们曾经一起在云南边境一个武警缉毒中队服役.他复员以后,没有回四川老家,来到了河南.他来的时候,朝阳才三岁.朝阳八岁的时候,爷爷、奶奶认黄秋生当了儿子,不久,在爷爷、奶奶的撮合下,他和朝阳的娘拜堂成亲.打那以后,朝阳有时候把他喊爹,有时候依旧把他喊黄叔.无论朝阳喊什么,他都兴高采烈地答应.为了朝阳,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你还恨他吗?
                 我…
                 上囚车的时候,你说过,你要杀了他.
                 那时,我不懂事.
                 娘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傍晚.朝阳在城市打了几年工,一直灰头土脸的,没混出人样.可是有一次回来,突然光鲜了,出手也阔绰,一把给了娘两千元钱.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是一个傍晚.他慌里慌张,喝水、吃饭都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以后,他让娘给他拿些钱,他马上要走.这个时候,黄叔回来了,拦住了他.
                 你知道吗?他向派出所举报你,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同意的.
                 他怎么说的?
                 他问我,他是不是你的爹?我说,怎么不是?他说,那好,朝阳的事儿,我来处理.
                 他劝我去自首,我没有答应.
                 朝阳当然不会忘记,他在桥头接货,警察神兵天降,实施抓捕.他不要命地跑,好不容易逃掉了,逃回了家.黄叔把娘关在屋外,逼他说实话.朝阳只得如实说了.他在工地上认识一个朋友,朋友给他介绍了一桩生意,比打工赚钱,还累不着.开始的时候,只让他望风,没有让他参与行动.后来他参加行动了.这次在桥头接货,他被警察盯上了.
                 要恨,你恨娘吧…
                 我现在谁也不恨,要恨,只恨自己.
                 真的这样想?
                 其实,我应该感谢黄叔.
                 朝阳进了派出所以后,把所知道的情况竹筒倒豆子,和盘托出.因为陷的不深,且有提供线索的功劳,将功折罪,只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来从一个同籍的狱警嘴里,他陆陆续续地了解到,当年一起参与贩毒的同伙,不是因为吸毒抢劫杀人,就是因为贩毒数额巨大,都被处以极刑.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黄叔,现在,又成家了吗?
                 我们没有离婚.他说,你爷爷、奶奶入土为安了,他只完成任务的一半,照顾好我们娘儿俩,是他的另一半任务.
                 那你们…
                 他在城市打工.我哪里也不去,等你回家.他每月寄钱回来,我一分没花,都给你攒着.
                 娘劝过黄秋生无数次,村里人撵他走,他干脆回四川老家算了.他执意不从.他说,如果不是老班长纵身扑到了他,被毒贩打中的就不会是老班长,而是他黄秋生.老班长牺牲了,他的余生,就是替老班长活着了.令他难过的是,老班长死在毒贩手上,可他唯一的儿子,却阴错阳差地卷入了贩毒团伙.是他的溺爱,让朝阳养成了拈轻怕重、不能吃苦的习惯,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足.他后悔莫及.
              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让黄叔带我们去一趟云南烈士陵园,我要给爹扫墓.
                 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
                                                                           (选自《2015年度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朝阳的爷爷、奶奶是两位内心充满矛盾的老人,他们对待黄秋生和自己的孙子张朝阳都是爱恨交加,小说真实、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农村老人形象.
              B.“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主要交代了母子二人因十年的时间而产生的陌生感,“堆积”说明这种陌生感的强烈性,这样写为了引出下文举报的情节.
              C.文本通过张朝阳的回忆介绍了张朝阳十年前被老黄举报被抓的事情以及在狱中知道的当年一起贩毒的同伙都被处以极刑,以此表现张朝阳不生老黄气的主要原因.
              D.“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说明张朝阳已经把老黄当做自己的父亲了,特别是经过,十年的监狱生活,张朝阳更加成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根源.
              E.文本的题目“幸存者”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年老黄和张朝阳的亲生父亲一起缉毒时老黄是幸存的人,二是张朝阳所在的贩毒集团最终只有张朝阳活下来.
              (2)文章第一、二段额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娘”这一形象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中黄秋生的形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瓷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瓷瓶”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王家两送瓷瓶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
              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恩图报的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
              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去卖瓷瓶埋下伏笔.
              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
                  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2)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北方口语,什么时候.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帐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妇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骑士”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   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 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