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注释】①忝:辱没,有愧于   又:谦词
              (1)下列句中的“以”与“生乃以它事谒弼”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劝谏故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祭以尉首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弼任平原相时,皇帝要求各地举报与党人有关连的人,只有史弼没有举报一人.
              B、第1节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为: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C、史弼为国选拔孝廉,中常侍候览让一个儒生带着他的信请史弼帮忙.那个儒生使用欺骗的手段见到了史弼.史弼大怒,竟将那儒生关进监狱,拷打致死.
              D、从文中看出史弼的主要品质是体恤百姓,刚正不阿,宁死不折.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诏书疾•恶党人:          ②诬陷良善•:    
              ③生乃以它事谒•弼:        ④九死不恨•:    
              (4)翻译下列句子:
              (1)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
              译:    
              (2)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译: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  )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沉溺于喧
              (  )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喧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 3.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蔬菜)
              B.为将救灾物品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方便快捷的途径)
              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D.教育厅要求各学校阳光招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 4.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yán)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注释】①擢:提拔. ②兵燹:战祸.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事理而民不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拔山倒树而来            B.人不知而不愠
              C.言和而色夷              D.委而去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永平战祸之后,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兵部尚书王在晋
              浮言   惑:            ②春
              揭辩             具:    
              困敝              闾阎:          ④大清兵以二万骑来
              战   逆: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②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也.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递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落英
                       ②屋舍
                  
              ③便
              还家         ④欣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舍  便
              船         屋
              俨然              B.寻  
              向所志    
              病终
              C.遂  
              与外人间隔    
              无问津者            D.具  
              答之      此人一一为
              言所闻
              (4)对于陶渊明笔下所构建的桃花源的种种美好,你最向往的是其中的哪两点呢?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yān然的美丽.
                  ②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蓬勃的冷峻                     .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
                  ③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宵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
                  ④站起来,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站出自己磊落的襟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yān    然               咬    
              (2)第③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擎天柱”的意思是    
              (4)根据文中划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句.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蓬勃的冷峻;            
            • 7.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
              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
              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
              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1)下列句中的“以”与“许割江南以封权”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
              数谏故    B.
              塞忠谏之路也    C.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   D.
              激怒其众
              (2)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后来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认为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没有相信.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答应了.
              D.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济丹阳太守      
                      ②太祖
              其言            
                  
              ③济
              以答         
                      ④
              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②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武有力:孔子威武而有力量
              B.桑梓:桑树和梓树
              C.倥偬:急迫繁忙
              D.荏苒:一种草木
            • 9.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戚继光传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去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而总兵刘显亦屡破贼.福建宿寇几尽.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注】①明朝初期,日本国内发生了内战,在内战中没落的武士与一些商人、海盗相勾结,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杀人放火,抢夺财产,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中国称其为“倭寇”.②卫所:卫所制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士兵有军籍,世袭为军.③薮泽: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④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城十里有横屿        ②
              时宁德已屡陷    
              ③而酋长
              兴化          ④牛酒
              不绝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教
              击刺法               属予作文
              记之 (《岳阳楼记》)
              B.京宪复檄继光剿
                        鸣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乃
              地形制阵法            罔不
              势象形(《核舟记》)
              D.兵械精求
              更置之          佣者笑
              应曰(《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覆其巢,余贼走兴化.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
              3
              4
              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2)第⑨段中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3)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