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 2. (1)注音:
              并蒂   ______姊妹 ______ 莲蓬 ______ ______菡萏 ______ 
              攲斜 ______ ______荫蔽 ______  白瓣儿 ______ ______徘徊 ______ 
              (2)释词:
              繁杂 ______  遮蔽 ______ 
            • 3. 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___想做大规模,___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浑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⑧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是 还是
              B:既 又
              C:不仅 还
              D:不是 而是
              (2)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
              (3)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  ______ ,这一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 ,论证结构是  ______ 。
              (5)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 5. 解释词语在词典和文章中的意思。
              (1)驱遣
              词典义:______
              文章义:______
              (2)意境
              词典义:______
              文章义:______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命危险
                ①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②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
                ③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
                ④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
                ⑤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
                ⑥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⑦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1)请根据文章①至⑤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
              (3)文章列举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①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
              ②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着急
                  之前有过一篇文章,风靡各大社交网络--中国人,你急什么?让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速成往往伴随速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慢的艺术。其实,在“着急”的中国人中,最“着急”的恰恰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们!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怀旧。年方二三十岁,已经在追忆似水年华,这似乎成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个“通病”。或是回忆小时候的青山绿水,或是追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仿佛当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文艺范”。青年人正值最美好的年纪,却沉溺于故人往事中不可自拔,止不住地追忆过往,感慨曾经的似水年华。仿佛只有怀旧才能彰显自己的成熟和阅历,但是青年时期的怀旧,未免都有一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真正成熟的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早已不再把哀愁挂在嘴上,而是消化在心里。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成熟”。有些人看到明星们的恋爱分分合合,于是宣称“不再相信爱情”;看到社会纷争喧嚣,于是不再相信公平公正,是真的目空一切看破红尘了,还是消极面对、逃避现实呢?未来还很长,充满了机会和可能,你若不放弃生活,生活也定然不会放弃你。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刚刚初入社会,迅速掌握了官场、商场的“厚黑学”,学会了社会的“潜规则”,变得投机取巧、圆滑世故,以为这就是成熟干练,就可以无往不利,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怀揣梦想,充满激情,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挑战难题,努力突破自我,犯错才能进步,失败才能成长,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愤怒”。年轻人容易愤怒,呼之欲出的情绪随着荷尔蒙而暴走,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统统化作了愤怒,仿佛只有这样激烈昂扬的词句才能将人骂醒改变现状。但是,请先收敛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人动怒就会心情浮躁,面对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可能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要知道理性和客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应自主思考,追求事实真相。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成功。青年时期是充满希望却又一无所有的年纪,“出名要趁早”、“一夜暴富”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也没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与其好高骛远,不如着眼当下,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优秀的人,而后再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否则,即使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你也会被这财富和名誉毁掉。
                  青年们,请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无需着急,因为你终究会成为你 所着急成为的人。请相信,只要努力,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云淡风轻。
              --摘自《中国新闻网》
              (1)联系语境,解释第二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文艺范”的含义。
              (2)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青年不成熟的两种表现。
              (3)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仿照示例,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第五段“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初的单词开始,日积月累,勤奋学习,最终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热爱生命》、《名人传》
              (5)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凉、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的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的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难的,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的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保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虚伪,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与大度,才能读出一些有益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欢乐和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方面去阅读.
              (1)①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②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③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读人”的“读”在文中多次出现,结合语境,解释“读”的意思是什么?(字数不多于6个字)
              (3)文中说“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请你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则事实论据.(字数不超过50字)
            • 9. 向最讨厌的人学习
                                                 胡赳赳
                ①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反过来说,令人讨厌之人必有其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②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必会对他人产生怜悯和同情,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必会对人、对事产生反感和不喜欢.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心理学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当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我们就会将讨厌他的情绪表露出来.另外,强大者往往因强大而“获罪”,正如美国哲人爱默生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当最讨厌的对象能胜任的工作让我们难以企及时,我们也会将讨厌他的情绪表露出来.这就是产生讨厌情绪的秘密.
                ③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就会发现,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
                ④如果我们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最讨厌的人在其中只占少数.他们的存在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让我们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这是处人待事最好的方法.
                ⑤在异己和类己之间,异己容易成为最令自己讨厌的人.无论国家、城市还是个人,观念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分歧、谩骂与讨厌.如何对待异己,是宽容、借鉴、欣赏、接纳,还是怀有偏见?这绝不是成功学的选择,而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前者容易让人成为虚心好学、睿智开朗的成功者,而后者则容易让人成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失败者.
                ⑥怎样向最讨厌的人学习呢?
                ⑦苏东坡曾问佛印禅师:“你看你像谁?”佛印说:“像佛.”苏东坡讥笑:“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不语.苏东坡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苏东坡非常惭愧,他收起狂傲之心,变得虚心、宽容,接纳他人,最终不仅与佛印引为知己,还成为宋代最豪迈旷达的诗人.
                ⑧麦客卢汉坦承,他曾受到讨厌情绪的困扰:“有许多年,我对一切新环境都抱着极端的道德判断的态度.我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与原罪画上等号,把大众传媒与堕落画上等号.简言之,我几乎拒斥现代生活的一切.”后来,他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动力,开始研究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发现艺术创作是普通经验的回放--从垃圾到宝贝的过程,最终成为传播学巨擘.
                ⑨尼采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同样,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学习,学习也会令我们讨厌.最讨厌的人能胜任的恰恰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学习他.因此可以这样说:“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
                 ⑩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的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一起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仔细阅读第④、⑤段,分点概括向“最讨厌的人学习”的理由.
              (3)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第②段“这就是产生讨厌情绪的秘密”一句中,“这”指的是什么?
              (5)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2~3点).
            • 10.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但地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世界约40%的人面临淡水不足问题,其中约3亿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状态中.
                ②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因此,人类
              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③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用水量每年都以4%-8%的速度持续递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超过40个.2009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报告警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比石油还昂贵.
                ④水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触目惊心.首先,缺水将制约经济发展.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水资源短缺会阻碍农业发展,危及世界的粮食供应.工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20%,缺水会导致工业停产限产.此外,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同时,水危机也威胁着世界和平,围绕水的争夺很可能会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⑤导致水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气候变化、森林植被减少、人口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浪费,以及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不善等.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倾倒入江河湖海中的有毒物质达到上千万吨,全球约十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⑥这看似普通的水正在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解决全球水危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水的立法和管理,节约用水,改进灌溉技术,循环利用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此外,还要广开水源,如海水淡化、储存雨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⑦也正是为了解决
              ,1997年,世界水理事会在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此后,每3年举办一次.3月16日至22日,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暨世界水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议题将涵盖干旱、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水问题相关的健康、能源和农业问题,并探讨解决水问题的新技术和方法.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出席此次论坛和水展.
              (1)本文介绍了有关水资源的哪些内容?
              (2)水资源短缺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3)第⑦段中加点的“这一问题”指代什么?
              (4)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②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去掉?为什么?
              (6)联系实际,说说面对淡水资源现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