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运用比喻、设问,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写出了花开得美丽茂盛。)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突出了春风温暖轻柔的特点)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B.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醋钵儿大小的拳头……
              C.她们要选男篮球的队长,高中部的,长得有点像费翔。
              D.一双亮得像珠子似的眼睛正盯着自己。
            • 3.

              下列各句中没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B.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 4. 下列诗句未使用对偶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5.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 6.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 7.

              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句子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8.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这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 9.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步,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10.

              对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B.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D.风带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比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