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析。

            • 2.

              阅读韩愈《晚春》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对这首诗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嘲笑,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2)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4.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 5.

              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1)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游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却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宴词

              王之渙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 第一句中“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诗句。
            • 8.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元曲的前三句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渲染出了一种                                        的气氛,表现了一个漂泊人的                                         之情。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9.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 10.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