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 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思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
            • 3.
              读《野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 4.

              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 5.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6.



              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7.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8.
              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 9.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下列对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这首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 10.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