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送项判官

              北宋·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 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释】①泥滑滑:山鸟鸣。 ②青衿:出自《诗经》:“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③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写出送别时所见的景物,“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深秋季节。
              B.颔联着重写渡口离别时所见到的景色,写情写景。

              C.颈联写诗人与项判官的交谊和项判官的为人。
              D.结尾两句是临别赠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积蓄丰厚,烟波浩渺;‘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C.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D.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 3.

              下面对诗句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破山寺后禅院》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天气恶劣,风怒号、雨不断,最让诗人揪心。

              D.《卖炭翁》全诗完整地记叙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 4.

              下列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B.“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C.一个“空”字突出表现“行人”“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D.“拦”“放”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 5.

              下列各项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唐朝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啸声。
              B.唐朝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C.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的第三句中“逢”字点明了题目,写出了诗人遇到入京使者想捎书回家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
              D.唐朝诗人韩愈《晚春》中最后一句“惟解漫天作雪飞”暗含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 6.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7.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体裁。
              B.这首诗用了多种色彩来写景状物,使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D.诗的前六句按照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最后两句中“报”和“死”两个动词前后呼应,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虚写想象之景,表现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句可理解为:杨花落尽杜鹃啼叫,诗人听闻王昌龄被贬至偏远地区。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既为写景之句,又充满哲理,寓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句中“人家”为实写眼前别人家中团聚的温馨场景,从而对比反衬,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10.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