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题目。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 3.

              阅读理解(2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关山若飞(  )   (2)朔气传金柝(    )

              (3)策勋十二(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

            • 4.

              望 岳

              杜 甫

              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①②句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⑤⑥句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⑦⑧句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5.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松柏有本性"中的"本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诗人借松柏的"本性"勉励堂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运用了哪种写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 6.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诗人的老家。②杜涧叟:作者的好友。③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侧。

              (1) 诗中 “         ” 一词暗示了诗人出发的时间,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发”二字。

              (2) 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满川风月替人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8.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 9.
              I.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都是元曲作品,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都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暮色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色彩明丽,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C.《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两首元曲用词精炼。《天净沙秋》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

              II.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患之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神。    《黔之驴》
              C.善捕鼠及鸡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
              D.弗食鸡则已耳    但手熟耳。  《卖油翁》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4)请结合甲乙两位内容,谈谈两则故事共同给我们什么启发。

            • 10.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