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 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 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 2.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 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 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分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中的“分”“翻”妙在何处。


              (2) 请描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所描绘的场景。

            • 4.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解词:

               窈窕:                           寤寐:

              (2) 分析《关睢》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5.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B.《竹里馆》这首诗通过“幽篁”、“深林”、“明月”等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显示了一种极端清幽之境, 抒的是悠然自得之情。
              C.“幽篁”与“深林”是静态的背景,“弹琴”与“长啸”是动态的音乐,“独坐”是清寂默然的,“来相照”的明月则是流动有情的。如此动静交感,以动衬静,便创造完成了一种空灵幽远但又不乏尘世喧嚣的艺术世界。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画面:夕阳透过树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繁茂的树木以及树木丛中潮湿土地上的一片片青苔,与柔和的晚霞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绚烂迷人的景色。
            • 6.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__________ 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


              (2)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 7.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对该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缕喻离愁,将抽象的感情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 8.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 9.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曽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围绕____字着笔,由______(写景顺序),描写望泰山的所见所感。

              (2) 尾联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入诗,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第二句中“秋”字仅仅是表现送别的时间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2) 同为送别诗,本诗的第三四句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