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诗中的“曾”、“凌”各是什么意思?请作答。

              ②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

            • 2.

              诗歌鉴赏

              秋夜山居

              施肩吾(唐)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哪个词点明了时令属“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尺老松衔半月”中的“衔”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赏析它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登飞来峰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千寻塔”极言塔高。。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5.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对《木兰诗》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一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此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借“夜郎西”寄托对好友的思念。

              C.《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天净沙·秋思》语言精练,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副生动的图景。
            • 7.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词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8.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 精神( )

              (2)自 磨洗认前朝( )

              (3)留取 丹心汗青( )( )

              (4) 把酒问青天( )

              (5)高处 不胜寒( )

              (6)千里共 婵娟( )
            • 9.

              (一)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 这是一首词,“卜算子”是           ,“海棠为风雨所损”是            。(2分)
              (2) 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3)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取一种作简要赏析。(2分)
            • 10.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笼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岁,左臂悬蔽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运用了              描写方法。(1分)
              (2)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2分)
              (3) 全诗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