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中国山多,河多,桥也多。自古以来,桥与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密切,由此产生了许多与桥有关的诗词。作为一个意象,桥在许多诗词里往往寄托着某种情思,如下面两首唐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①边野草花,乌衣巷②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商山早行(节选)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④,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注释】

              ①  朱雀桥:金陵城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

              ②  乌衣巷:金陵(南京)城内街名,与朱雀桥相近。据传东晋王导、谢安两家豪大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③  王谢:王导、谢安,东晋世家大族。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皆衰落不知其处。

              ④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材料二:

              中国古桥的作用

                  ①桥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在一起,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陆上交通。凡是能在陆上通过的东西,都要能一样地在桥上通过,如果能把桥造得像陆一样,也就是说造得【甲】有桥恍同无桥,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要把桥造的如同路一样牢固,桥墩要结实,还要数目多。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看来,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得造得【乙】有桥恍同无桥,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

              ②桥的作用是跨过河流与山谷,以便接通道路。河与山是一个国家的资源所在,如何利用这资源,就显出一个民族征服自然的能力。在这征服中,造桥的能力更为突出。造成的桥,可以为然屹立达千年以上,经受日夜的水冲狼击,风吹雨打,甚至天灾的洪水、地震,人祸的战争摧残,而始终蜷伏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有如自然界的一座“天生桥”或“天然洞”。有时甚至比自然界的河山还稳定,如桥还在,而下面的河流却改道了,或两端的山竟然塌陷了。这样的桥就是中国的古桥。

              ③这样的桥,当然都是石桥。它连同其他各种木桥及吊桥,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当然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方面。我国河流特多,许多城市因靠河而发展,河上桥多桥少,是决定经济荣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中国古桥不但为了交通运输,而且对人民精神生活亦有作用,因为桥上散步或眺望,亦是一种忙中消遣。甚至桥的本身亦可称为美术展览品。中国古人在造桥时,不仅着眼于桥的实用功能,其实也非常注重桥的美感,很多中国古桥都成为当地一景。诚如李约瑟教授所言:“______”。

                                     (节选自茅以升《桥梁史话》,有删改)

              材料三: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虹桥片断)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很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这里人口稠密商船云集。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外形美观的单拱桥。有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指指点点,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这座桥因“其桥无柱,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桥头遍布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这里于是成了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1) 阅读材料一,说说桥这一意向在两首唐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思?

              (2) 材料二第①段【甲】【乙】两处“有桥恍同无桥”分别指什么?

              (3)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更适合材料二第④段划线处?请说明理由。

              A.中国桥都是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B.没有中国桥是不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4) 请简述材料二③④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5) 材料三《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虹桥的设计很有特点,请综合材料二和三,参考示例,再写出这座虹桥的两个设计特点及其对应的设计意图。

              特点一:规模宏大,桥身宽大。

              意图:因为此处人口稠密,商旅网来,只有桥身宽大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商贸往来的需要。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解释下列加画线的词语

              (1) 心之( ) 

              (2)日光下 ( ) 

              (3)忍对面为盗贼 (     )

              (4)一食尽粟一石(    )

              (2)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选文(二)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4) 选文(三)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A 名著阅读

              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________之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又叫__________。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 4.

              阅读汪国真《回首》,完成下列各题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无xiá(      )         顿足è腕(    )     狂(     )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正确写法是“   ”。

              (3)朗诵诗句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  

              去 实 现 所 有 缤 纷 的 梦 想

              (4)诗句“当回首深深浅浅的脚印”运用了   修辞手法,“深深浅浅的脚印”指                    

            • 5.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戴望舒)

              【材料2】

              贾政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儿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贾政道:“这是  A  吗?”宝玉答道:“是。”贾政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贾政道:“好像  B  。”探春道:“是。”……

              ——节选《红楼梦》(曹雪芹)

              【材料3】

              ①窗外一轮明月,清凉澄澈,我卷帘,只需借着月光,就可以读书。桌案上,摆放着《宋词》、《红楼梦》,还要一册《南华经》。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我可以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

              ②月光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野外偶遇风雨,所填的一首词。词牌也特别,为《定风波》。清风总是知人心意,他知这几日,我读苏子的词,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③他不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心中辽阔的地方,可以屏除一切念想。枕石而眠,在梦里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庄子觉得万物不断地更迭,只有时间是永恒的。他的淡泊超脱物外,和苏子出尘入尘的淡泊,在境界上有所不同。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庄子是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能沾他的身。苏子还感慨过,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而战国楚霸王,登门请庄子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节选《静守宋词的清韵》(白落梅)

              (1) 【材料1】中“我”被诗化为一个怎样的意象?哪两句诗最能体现其跨越万年的逐梦情怀?
              (2) 请细细品味【材料2】中的两则春灯雅谜,在A、B两处分别填入谜底。

              A            B          


              (3) 【材料3】中为何说“清风总是知人心意”?
              (4) 【材料1】中划线诗句恰能体现庄子的什么观点?请用【材料3】中第③段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5) 积累链接:“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就像《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        ,“非                    ,非                 非               
            • 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释志南的《绝句》,它的上一句是                  ,整个诗句在文中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雨雪的佳句,请默写有关风、雨、雪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雨:

              雪:

            • 7.

              回忆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第下列各题,任选两题)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回忆课文,说说这句话加下划线词语表达的妙处。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纪念白求恩》)这句话的加下划线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这种想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到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3)莉莉朗诵后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最后三句。如果跌到,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请写一写,你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4)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 9.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gù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雨说,我来了。看吧,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晰晰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ē娜多姿,温声细语,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雨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那雨后的江南啊,一片桃红柳绿,分外妖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横线上的字注音。 

              禁gù(      )      朦(      )胧    ē(       )娜多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若即若离”中“即”的意思是                        。“妖娆”的意思是                                 。 

              (4)朗诵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句子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牧 场 枯 黄 失 去 牛 羊 的 踪 迹

            • 10.

                                                                                                                                    【甲】                 
                                                                                                                             过邬三湖上书斋

                  [唐]刘长卿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乙】
                                                                                                                                   梅花书屋①

                  [明]张岱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幮(chú): 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閟:同“闭”。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余筑四尺            (2)满三百余朵

              (3)倪迂“清閟”        (4)又以“云林秘阁”

              (2)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前 四 壁 稍 高 对 面 砌 石 台 插 太 湖 石 数 峰。

              (3) 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4) 请写出【甲】诗中的韵脚。 (5) 请解释【甲】诗中“予亦厌微官”句中“予”的含义,并在【乙】文中找出与“予”意思相同的词语。 (6) 古人重视书斋坐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甲】诗、【乙】文中选择了青山、钓竿、白鸟、梅花等景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试以“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为例,赏析这句话的表达妙处。 (8) 读《梅花书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试从房屋环境和交友两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9) 积累链接: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倾心吟咏的对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