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写到自己登岳的情景。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吊古凭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 2.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 3.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

              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花。

              (1)下面五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菊花在露凝霜结、百花摇落时含苞吐蕊,被视为孤标高洁的象征,自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吟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后,菊花就成了闲适隐逸的代名词,也就有了“隐菊”这一雅称。

              B、本诗中的“菊”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菊”意象不同,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C、我们还学过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春天梨花怒放的盛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从格律上来看,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在唐朝达到顶峰,分为律诗和绝句,我们文中的诗属于五言律诗。

              E、岑参与高适、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孟浩然、陶渊明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田园诗人。


              (2)结合全诗,赏析“遥怜故园菊”中的“遥”和“怜”字的妙处。

            • 5.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这首诗体裁是__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_。

              (2) 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这首词上片描述_________,下片描写战斗场面。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这首词结语“可怜白发生”五字所蕴含的情感。
            • 8.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