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④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 2.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 3.
              阅读《蒹葭》,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4)《蒹葭》一诗中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美感”,使得全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找出同样的例子吗?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①,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江南。
              注释:①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②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 ______ (体裁),全文结构比较简单:共八句 ______  句描绘景物,最后以 ______  作结,点出主旨。
              (2)本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6.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西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说说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八月风怒号 ______
              ②卷我屋上 ______
              ③高者挂长林梢 ______
              风定云墨色 ______
              多年冷似铁 ______
              ⑥大天下寒士俱欢颜 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哪几句诗句表现出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4)人们常说,杜甫的诗形象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和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成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请写出几句你熟悉的杜甫的诗句,并就此谈谈你的体会。
            •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词语。
              ①铁衣: ______
              ②锦衾: ______
              (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____ , ______ 。”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 。(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7)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 8.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回答各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选出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______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2)选出对词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______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的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家里的亲人,但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由于久戍边地,也不免流下了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到的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词作者那对祖国深沉的爱。
              (3)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黄  鹤  楼

                  历史上人们将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固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1) 请写出《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博大胸怀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课文中费祎登仙的传说,说说你对费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崔颢《黄鹤楼》中实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