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 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 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 2.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2)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岑参送别友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的诗句                                                      

              (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

              答: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什么 ?

              答:                                                                              

                                    

              13名著阅读

              “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讽刺作家                 写的                   》。

              选文中的“我”还曾流落到                              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

              14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4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材料二】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瞬间,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轮下。

              【材料三】“飞人”刘翔走出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的低谷,不断创造佳绩。在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比赛中,以12秒87的成绩强势夺冠,再回巅峰。

              【材料四】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母亲去上学,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上面是某同学为“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材料是                       

              (2)、下面是一段青春励志宣言,请你仿照加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或许青春的                                   ,但我们                                                 

              (3)、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感受吧,请写出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                                                                                  

            • 3.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词语积累:

              摧:______________。

              甲光:_______________。甲,指 ____________ 。

              金鳞开:___________。金:                        。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霜重鼓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龙: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

              (2) 本诗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790~816),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_____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 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易水”既表明_______________,又暗示____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____: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6)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_______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 4.

              回顾”渔家傲”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1) 塞( )下:                   之地,这里指                   
              (2)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                  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 边声:                  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 千嶂( ):                  的山峰;崇山峻岭。
              (5) 燕( )然未勒:指                未平,                 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                 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 羌( )管:即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 悠悠:形容声音                
              (8) 寐( ):                ,不寐就是                 
              (9)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10)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1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12)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                ”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                 ”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1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14)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15) 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                                             
              (16)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7)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1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词的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5.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下列对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这首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8.

              对下列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的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9.

              晴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心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