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
              C.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 2.
              选出作品与所收录文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
              A.《故乡》---《呐喊》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C.《藤野先生》-《彷徨》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
            •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和《小石潭记》中,“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两者都是古代的文体。
              B.《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C.《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远离他乡时写的一首思乡诗。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字书写发展过程中,行书在楷书之前开始出现。统编教材七年级课文后的“读读写 写”用的是楷书,八年级上册开始用行书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D.“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 年在伦敦首次出版,曾易名《西行漫记》,其书第一篇为《探寻红色中国》
              B.《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它的作者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惠州期间
              D.《昆明的雨》虽看起来“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 念,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从主到次、从细部到局部的顺序说明,条理十分清楚。
              B.《枣核》一文结构精巧,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贯串全文的线索。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C.《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游记,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给人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D.《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民歌,诗歌塑造木兰这一形象时,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既真切动人,又富有生活气息。
            • 7.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曦”指太阳,太阳的别称还有金虎、婵娟、金轮、玉盘等。
              C.“烽火连三月”,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来常用烽火或烽烟借指战事。
              D.小明看到电视剧中的男子在行加冠礼,就说:“这男子已十八岁了。”
            •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
              B.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C.《父母的心》的作者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国作家莫言也曾获此殊荣。
              D.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充满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的主人公保尔。
            • 9.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秋水》节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人。
              B.《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他生活在唐朝后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他的作品。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武陵春》《醉花阴》都是李清照的词,《武陵春》是李清照后期的词
              B.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