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出自该文章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叙写了阿长的愚昧迷信,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其持否定态度,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民歌》,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D.《最后一课》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小学生都德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 3.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的一项。(  )
              A.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记”“说”“铭”“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D.《陈涉世家》一文充分表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 4.
              下列选项中说法的一项是 (  )
              A.中国戏剧中“生”、“旦”、“净”、“丑”四种角色中的“生”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B.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注释”、“提要”和“批语”三类.
              C.《伤仲永》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表明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强调后天学习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诗,旨在揭露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体现劳动人民的可怜和悲惨.
            •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朋友》一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了主人公高尔基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B.《月迹》一文按照“盼月-议月-寻月”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寻月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C.《核舟记》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总述-分述”的结构形式,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
              D.《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对历代英雄的批判,抒发诗人的抱负.
              B.《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D.鲁智深和李逵同是《水浒》中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B.《泊秦淮》的作者杜牧是唐朝诗人.
              C.“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D.《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
            • 9.
              下列对名著概括或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二篇。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农。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D.《琐记》中提及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水师学堂。
            • 10.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读朱自清的《春》,你会读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读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关系,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C.冰心的《繁星•春水》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
              D.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