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近拇/之指皆为之痛。
              B.余/因是思之。
              C.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D.越旬/而愈,药可治也
            • 2.

              观画两则

              [甲]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暴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 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 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日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之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 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输租氓:缴租的老农。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指花张口开放。哆,张口的样子。④房:花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农非/知画             
              B.未知/其精粗
              C.有/带露花             
              D.公/为之叹服
            • 3.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仪十五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

                  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时延广掌卫兵,颜衎知州事,即遣仪入奏。仪谓执政曰:“昨与衎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左补阙、礼部员外郎。

                  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初,周祖平兖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仪白冯道、范质,同请于周祖,皆得全活。显德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仪籍其府库。太祖复令亲吏取藏中绢给麾下,仪曰:“太尉初下城,虽倾藏以给军士,谁敢言者。今著籍,乃公帑物也,非诏不可取。”后太祖屡对大臣称仪有执守,欲相之。赵普忌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仪卒,太祖悯然谓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盖惜其未大用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帑物:府库的财物。 (帑:tǎng)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B.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C.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D.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 4.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解】①芙蕖:即荷花。②令:时令,时节。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花,这段时节称为当令。③过:过时,不当令。秋:时候。④荷钱:初生的荷叶⑤袅娜:形容体态轻盈柔美。⑥逸致:悠闲的情趣。致:情趣。⑦迨:及,到。⑧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⑨资:资财,里指享受。⑩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5.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有仙则 出名       
              B.素琴 调弄
              C.无 案牍之劳形 官府文书  
              D.何陋 有 代陋室
            • 6.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度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注释】趋①:快步走向   捐②:抛弃   亡③:通“元”,不足   懿④:美好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 刮目相待(重新)   
              B.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七年不返(才)       
              D.当 知其所亡(每天)

            • 7.

              下列各项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康肃/笑而遣之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 8.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②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③漂④。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⑤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注】①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②具:准备。③母:对老年妇女的尊称。④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⑤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的敬称。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韩信/始为布衣时
              B.受任/于败军之/际       亭长/妻患/之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有一母/见信饥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丈夫/不能自食
            • 9.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卖蒜老叟》)

              注:①睨:斜着眼睛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B.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C.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D.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 10.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 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B.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C.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D.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