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C.十八种武术流派
            • 2.

              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 )

              A.压轴戏    
              B.大轴戏
            •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善于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咏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和回旋跌宕的音律美。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如令尊指的是对方的父亲,令堂指的是对方的母亲,令爱指的是对方的女儿。

              D.信天游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常用比兴的表现手法。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 5.

              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 )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 6.
              下列对成语典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负荆请罪,讲述的是廉颇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的故事。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B.约法三章,讲述的是刘邦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C.成语“胯下之辱”与刘备有关,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D.凿壁偷光,讲述匡衡勤奋学习的故事,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其中《三体》三部曲被公认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五行缺土”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B.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17年是丁酉年,2018年就是戊戌年。
              C.《资治通鉴》《我爱这土地》《济南的冬天》《我的叔叔于勒》四篇课文的作者分别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我国现代诗人艾青、现代作家老舍、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D.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经典的神话英雄形象。作者赋予他多个名称,使其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逐步丰满。他在花果山称王时,被尊为“美猴王”,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在大闹天宫时,自称“齐天大圣”,宣扬了唯我独尊的思想;在西天取经时,得名“行者”,一路斩妖除魔,彰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 9.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 )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