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

              ②困于心于虑

              ③病

              ④四夷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 2.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suì)      B.未(qǐn)     C.藻(xīng)    D.竹(bǎi)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月色入(        )     ②怀民亦未(       )

               ③于中庭(           )      ④竹柏影也(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3.

              下列文言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魏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宋地理学家、散文家。

              B.“属引凄异”中的“属”读“zhǔ”;“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读“yùn”。

              C.“沿溯阻绝”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是“喜悦”的意思。

              D.“人皆伏其精练”的意思是“人们都折服于他的技艺精熟”。

            • 4.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不亦乎?(   )   (2)王生益(   )

              (3)疏食饮水(   )   (4)李生之曰(   )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余一小舟        拏:                              

              4)湖中得更有此人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两篇古游记都是篇末感怀。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 6.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倾颓: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4)人恒 然后能改             过:           
              5) 则无法家拂士             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甲乙两段选文说理都用到了哪一种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请联系实际谈谈乙文所阐述的道理给你的启示。

            • 7.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2)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你怎样理解文末一句的作用?

            • 8.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     )     ②吾日三(      )吾身

              ③思而不学则(     )     ④知之者不如(   )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9.

              文言文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④,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⑤。郁离子⑥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⑦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猴子。②部分:安排。③赋什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④柙xia:木笼。⑤卒馁而死:终于饥饿而死。⑥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⑦道揆:道义,法度。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①为天下 唱:_______________

              ②楚人之 怜:_________________

              ③使老狙率以山中 之: _______________

              不给,则加鞭棰焉 或: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等死,死国乎  ②且欲于常马等不

              B:①天下秦久矣    ②众狙皆畏

              C:①扶苏数谏故    ②楚有养狙为生者

              D:①杂然前陈者    ②惟其昏未觉也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甲文中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什么?②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往晓之,曰:“天,积气,亡处亡气。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某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某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2)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有人认为本文粉刺那些存有不必要的担忧的人,也有人认为文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种理解?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