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沿溯阻绝 沿 ______
              ②清峻茂 ______
              ③与之使高丽 ______
              ④船倾覆 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______     ② 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 3.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 5.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 6.

              余然之​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赵伐燕 ______
              ②以大众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必先苦心志 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
              C.及凯旋而纳 庄宗受而藏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 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 9.
              文言文阅读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后特为洛阳令 征:征召。
              B.使宣叩头 谢:感激。
              C.上自 劳:慰问,犒劳。
              D.将军 约:规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战长勺(《曹刿论战》)
              B.以授之有司(《答司马谏议书》)
              C.成王封伯禽鲁(《周公诫子》)
              D.万钟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 。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 。
              (4)填空。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 ______ 描写,【乙】文段是 ______ 描写。
              (5)《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百姓称之为“卧虎”;《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 ______ 。
            • 10.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 解释下列划线字

              (1)是焉为大丈夫乎

              (2)志,与民由之

              (3)往送之门,之曰

              (4)必敬必,无违夫子 

              (5)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7)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9)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