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I.解释加 画线 的字。
              (1)目相待 ( )
              (2)及鲁肃寻阳(        )
              (3)当日知其所亡( )
              (4)妻跪问其 (    )
              II.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画线 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我酌油知之。
              B. 蒙始就学        妻引刀趋机而言曰
              C. 七年不返        肃拜蒙母
              D. 结友别           若中道
              II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IV.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你读完【甲】【乙】后各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41;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惧而诸医(寻求)           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之(消除)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4)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3.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③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炳,点燃。      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③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           ____,师旷运用 ____             ___的手法,论述了人生的三个学习阶段,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 4.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 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 5.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 【乙】段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______________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 6.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 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 ,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就必须做到什么?

            • 7.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2) 甲文中“_____”和乙文中“______”都写出了“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安宁现象。

              (3) 孔子主张的“大同社会”与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有什么共同点?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鞅乃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 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复见孝公,语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卫鞅:商鞅。②因:凭借。③让:责备。④帝道:尧、舜的治国之道。⑤中旨:合心意。⑥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治国思想。⑦霸道: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
              (1)解释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吾 公以帝道
              ②语数日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②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3)从选文看,商鞅是个怎样的人?
            • 9.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 ,讲求荒政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关于课文《河中石兽》,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