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诫子     (2)非宁静无以远     (3)年与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诫子书》给你的启示。
            • 2.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①遽②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傥通倘:倘若。②遽:马上。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阅读甲段,说说首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甲乙两段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但所运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请结合文体做简要分析。
            • 3.

              阅他人之品质、体察冷暖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八月下旬,我乘火车去北方出差,为公司讨债,那客户以无赖的姿态对付公司,经理下了死令,要不回钱,送我两字:下岗。都是为一个“钱”,心情不禁灰暗了。当时正赶上学生入校高峰,按票找到座位时,对面临窗的位置上已坐着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黑红的脸庞.一身洗得发白的茄克,脖子上挂着一个鼓囊囊的打着补丁的绿帆布包,拉链挤出厚书和棉袄的一角。见我一直盯看,他憨憨一笑,露出洁白的牙。

              “你是到学校报到的新生吧?”我问。他点点头。

              “考上什么学校?”

              “××大学”,声音很低。

              “名牌大学呀!”莫名的兴奋使我冲动地叫出声。周围的人显然听见了,羡慕的目光齐聚男孩。男孩害羞似的低着头,脸更红了。

              车窗外大同小异稍纵即逝的风景,车轮与钢轨咬合发出单调的声音以及从窗外飘来的异乡的空气,使车内一个个兴奋点慢慢消逝。

              “开饭了!”列车服务员推着银白色的餐车从窄窄的过道挤了过来。车厢内弥漫着的饭菜香味勾起了人们的食欲。我要了酒肉摊在小桌上。大吃大嚼。

              男孩目光扫了餐车一下,喉结轻轻一提,然后低下头,在帆布包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个紫红的陶罐,小心卡在腿间,又从包里摸出干硬的大饼。陶罐里是萝卜条制成的黑糊糊的咸菜。男孩左手握住饼,右手捏一条咸菜,啃咽干饼时,他的右手弯成掬水状,小心接着饼屑。

              我心里一震,把酒肉推到他面前,请他吃。他将手中的饼扬了扬,客气地说:“谢谢!”

              列车驶入一个小站,停下了。车外立刻扑来一群小贩,高举着各种食品、水果大声叫卖。“矿泉水,一块两瓶”,这价钱要比列车上的便宜好几倍。男孩显然是渴了。他把头伸出车厢一“矿泉水,一块钱两瓶。”一个帽舌后戴头发染黄的20岁左右年青人举着水瓶兴奋地叫卖。男孩在帆布包最底层摸了一阵,从一只新棉布鞋里摸出张票子。

              “买一瓶水。”男孩递出十块钱。小贩一把抓过钱,开始低头找钱。只是他一会儿摸摸上衣袋,一会儿摸摸裤袋,着急的样子,可一会儿,小贩只是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简单重复着动作.并没有找钱的意思。

              列车已缓缓驶动,男孩急了,“快找钱呀!要不把钱还我!”那小贩盯着移动的列车,突然抬起头,向男孩晃着十元票子,露着黄牙涎着脸拉着怪调说:“拜拜吧,您啊。”

              无耻的骗子!我冲动地想往他那张恶心的脸上吐口水。就在这时,突然见男孩猛将半个身子弹出窗外,闪电般将小贩的帽子抓回车厢……列车提速前行,那小贩突然像一只打足了气的皮球,追着列车又跳又叫。列车飞速冲出小站。我和车厢里的人们齐声怒骂小贩。

              涨红了脸的男孩愤然把小贩的帽子往桌上一摔,那小帽竟然跳出一沓钱!看样子有二三百元。“太好了!”“报应!”“这钱正好用在学习上。”面对这戏剧性的一幕,人们刚才的愤怒突然烟消云散,车厢里响起了掌声。

              男孩显然没想到会有这种局面。他盯着钱愣了一阵,突然他从钱包里找出一张十元的票子,放进帆布包里,然后抓起帽子裹着那钱一把扔到了车窗外。花花绿绿的票子像枯叶,一闪便飘飞得无影无踪……

              车厢里除钢轨碰击的声音,一片安静,男孩看着四周大家怪异的表情,抬起头,重重地说:“我只要我那一份!”

              (1) 请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给文章补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 细读文章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去北方出差,车上与新大学生男孩对面而坐。

               


               

               




              男孩抓回藏有钱的帽子,留下自己的十元后把帽子和多出的钱扔出窗外。

               




                (3) “面对这戏剧性的一幕,人们刚才的愤怒突然烟消云散,车厢里响起了掌声。”请你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想一想这里的掌声有哪些内涵。 (4) 开头交代“我”出差时讨债而心情灰暗的背景,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 文中的那个小贩最后气极败坏的样子不禁让我们让想起《唐雎不辱使命》中“布衣之怒”的样子,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 4.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上自 军      
              (2)天子 先驱
              (3)天子 至      
              (4)持兵

              (5)使人称谢  


              (3)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课文标题是“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6)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 5.

              【甲】

              闽主曦嫁其女,取班簿阅视之;朝士有不贺者十二人,皆杖之于朝堂。以御史中丞刘赞不举劾①,亦将杖之,赞义不受辱,欲自杀。谏议大夫郑元弼谏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刑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曦正色曰:“卿欲效魏征邪?”元弼曰:“ 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曦怒稍解,乃释赞,赞竟以忧卒。
              【乙】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宣宗素晓音律,初亦召供奉,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眦睚②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为之请。 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上问其故。对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注】①举劾:检举揭发罪状。②眦睚(zìyá):发怒时瞪眼睛,这里借指极小的仇恨。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 之于朝堂(棍棒)       B.赞竟以忧 (最终)
              C.宣宗 晓音律(向来)       D.会上 苑奏乐(恰逢)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B.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C.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D.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辈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
              ②会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4) 

              同样是劝谏,【甲】文闽主取消杖罚之念,【乙】文唐宣宗却仍不赦罗程,为什么?请联系具体内容加以说明。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道理?

            • 6.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翻译下列句子。

              (1)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3) 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7.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________

              (3)可爱者甚         蕃: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        植: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1)何陋之有         (      )

              (2)莲,花之君子者也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友人惭,下车引之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     ) (2)清涟而不妖(     )

              (3)陶后有闻(     ) (4)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竹似贤,何哉?

                                                   

              (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风度气质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 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
            • 9.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夕阴                     (2)前人之述

              (3)野芳发而幽香,                (4)山间之四时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 10.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