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 2.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清洁则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文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诸葛亮,字________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以修身。静: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精励:___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________

              (4)年与时 驰: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①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②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陆游《入蜀记》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沿阻绝  溯:_______②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   

              ③ 虽乘御风  奔:_________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

              ②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 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描写春秋冬三季的景色,结尾引用渔歌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其实是庄子自己心境的反映。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的辩论中,从逻辑上看,庄子是胜利者。
              C.庄子为人做事正如君子,坦坦荡荡,令人钦佩。朋友,就应肝胆相照,坦诚相待。
              D.文章记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玩时关于鱼是否快乐的辩论,表达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②吾日三吾身 ③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人不知而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 焉置土石(将近 / 况且) 

              B.益其所不能 / 不能损魁父之丘(通“增”增加 / 连……都不……)

              C.河曲智叟以应 / 今亦死,举大计亦死(通“无”没有 / 逃亡,逃跑)

              D.汝心之不可彻 / 吾义不杀人(顽固,固执 / 坚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交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而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根据是:“ 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C.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5) 这个寓言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所说的话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 请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 也      旨:旨意      
              B.然后能自 也   强:勉励    

              C.蒙 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D.当涉猎     但:但是 

            • 9.

              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同时说话的人表达也应该准确清楚;
              B.《杞人忧天》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反映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
              C.《杞人忧天》从积极的方面讲,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忧患意识。
              D.《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凡事要有远见,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 10.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①    ;语段(二)用     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       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