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11:”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释担而立:放下担子      
              B.笑而 遣之;派遣他走
              C.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     
              D.康肃 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 2.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对下列句中加 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钱覆其口

              (3) 下列句子中,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4) 对宣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公亦以此 自矜(自夸)
              B.鲁肃过寻阳(经过)      睨之(斜着眼看)
              C.当涉猎(只,只是)          以钱 其口(盖)
              D.即更 刮目相待(拭目)          尔 敢轻吾射(怎么)
            •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一年矣。
              A.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B.顾:拜访
              C.许:赞同
              D.有:同“又”
            • 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 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甲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 臣 私:偏爱
              B.王之 甚矣 蔽:蒙蔽
              C.非 之怒也 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D.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 5.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 乎   信:诚信  
              B.思而不学则       殆:疑惑
              C.好之者不如 之者  乐:快乐   
              D.人不 其忧        堪:能忍受
            • 6.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 臣    私:偏爱               
              B.能面 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 进         间:间接
            • 7.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头 地耳(撞)。
              B.长跪而 之曰(感谢)。
              C.休 降于天(不祥)。
              D.大王 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 9.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列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4) 下面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 乎(忠诚)
              B.三军可 帅也(夺取)
              C.问而近思 (恳切)
              D.温 而知新 (旧)
            • 10.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