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京中有口技者

              (2)厅事之东北角

              (3)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人有百手

              (5)几欲先

              (6)不能其一处也

              (7)闻有鼠作作索索

              (8)宾客少舒

            • 2.

              【甲】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选自《口技》)

              【乙】

              有习口技者,携一扇一尺,入空屋中。始为夫妇谈度岁事,喃喃细语。继而,夫持钱如市,与店伙论价低昂,较斤两。归而叩门,唤妇烹饪,一一作交代。若洗灶,若汲水,若燃火,若摆桌祭祀。俄而有索债人来。先甘言乞缓期,而索店账者、收会资者、借当物者,或男或女,喧挤一室。初则辩论,渐至口角,终且斗殴,其中有击桌声、犬吠声、小儿啼哭声、邻人劝解、门外爆竹声,声声各肖,不可端倪。众方倾耳凝听,而抚尺一声,万响俱寂。

              (选自《清稗类钞》)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夫大儿声

              (2)众妙

              (3)有口技者

              (4)万响

            • 3.

              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①下边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有二僧()贫者于富者曰()

              子何而住()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富者有惭色()

              能者为师()普通劳动者()

              ③“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4.

              解释下边画线的字。

              之,则难者亦易矣。()

              乎成()

              屏弃而不用()

              ④岂有哉()

              未能也()

              ⑥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

            • 5.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2)弗之

              (3)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4)趋百里外

              (5)援疑

              (6)礼愈

              (7)

              (8)略无慕

              (9)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10)无冻之患矣

            • 6.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 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遇其叱咄

              (2)其欣悦 

              (3)则孤陋而难成 

              (4)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7.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 君子之行(               )
              (2)俭以 养德 (               )
              (3)非 澹泊 无以明志(                 )
              (4)非宁静无以 致远 (             )
              (5)非学无以 广 才(               )
              (6) 慢则不能励精(           )
              (7)年与时 (               )
              (8)多不 接世 (                )
            • 8.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诫①子

              成王封②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④,守⑤之以恭⑥者,荣⑦;土地广大,守以俭⑧者,安;禄位尊盛⑨,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⑩,守之以愚B11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B12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B13欤!”

              【注释】 ①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②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③相:辅佐。④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⑤守:保持。⑥恭:肃敬,谦逊有礼。⑦荣:荣华显贵。⑧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⑨尊盛:位高势盛。⑩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B11愚:愚拙,不巧伪。B12由:奉行,遵从。B13慎:谨慎,慎重。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年 时驰(         )
              (2) 成枯落(         )
              (3)吾 德行宽裕(         )

              (4)谦德也(         )

            • 9.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有仙则   名:                 
              (2)有龙则    灵:                   
              (3) 是陋室   斯:                    
              (4)惟吾德    馨:                   
              (5)谈笑有 鸿 儒 鸿:                
              (6)可以 素琴 调:                  
              (7)无案牍之劳  形:                 
            • 10.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有龙则 (           )
              (2)无案牍之 形(           )
              (3) 著《五柳先生传》(        )
              (4)未尝有喜 之色(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