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明 奇巧人曰王叔远              为字共三十有四
              D.向所志,遂迷                    未果, 病终
            • 2.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陈康肃公射    (       )     (2)射于家圃         (       )

              (3)尔敢轻吾射    (       )     (4)北方之学没者也   (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答】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答】                                                                    

              (3) [甲]文中体现陈康肃公傲慢的语句是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                                                                             

            • 3.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11:”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释担而立:放下担子      
              B.笑而 遣之;派遣他走
              C.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     
              D.康肃 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 4.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下列四项中加画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 此自矜        我酌油知之
              B.世无双            户理红妆(《木兰诗》)
              C.久 不去           有卖油翁释担

              D.大兄何见事 晚乎    但微颔   
            • 5.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③之委积④,既芟⑤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⑥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⑦,延其槛,行其泉⑧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⑨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⑩。孰使予乐居夷⑾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钴鉧潭记》

              【注】:①亟(qì):多次。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③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④委积:积累,堆积。⑤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⑥贸财:换钱。⑦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⑧行其泉:沟通泉水。⑨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⑩迥:辽远。⑾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其 清 而 平 者 且 十 亩 余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水清冽  尤:_____     ②贸财缓祸  以:_____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4) 【甲】文描写景物角度多样,如:①点面结合。如写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_________”是面。②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是动。

              (5) 【甲】【乙】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请从景物的特点上和作者的情感上加以分析。

            • 6.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心之   乐:____________       (2)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

              (3)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 胜:_____(4)而况乎长江之清流   濯: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略(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     

              策:

              ______

              真无马邪

              其:

              ______

              ③臣古之君人

              闻:

              ______

              ④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 望          B.中峨冠 多髯者
              C.鸣之 不能通其意    D.学 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对下列句中加 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钱覆其口

              (3) 下列句子中,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4) 对宣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公亦以此 自矜(自夸)
              B.鲁肃过寻阳(经过)      睨之(斜着眼看)
              C.当涉猎(只,只是)          以钱 其口(盖)
              D.即更 刮目相待(拭目)          尔 敢轻吾射(怎么)
            • 9.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 解释文中加线词的含义。

              能得人心                                     故:
              ②异时尝见其提 征赣之固石洞          兵: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译文:

              (3) “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 10.

              观画两则

              [甲]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暴于厅前。有输租氓 见而窃笑。公 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 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 ,一日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 而色燥,此日中之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 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 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输租氓:缴租的老农。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指花张口开放。哆,张口的样子。④房:花心。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

              (1)疑(         )   (2)虽(         )  (3)善(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中农人和吴公能对画做出正确评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我们能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