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有时 发白帝  而往,暮而归
              C.则 湍绿潭  可以调
              D.多趣味  有 田美池桑竹之属
            • 2.
              下列加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 怒      高处不
              B.喜        间塔动之   
              C.其肉, 去   悟前狼假寐
              D.则 无可用    于园可无憾矣
            • 3.

              (二)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下列句子带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带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 爱菊          矜寡孤 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 清                自以为大有所           
              C.陶后 有闻              娟然如拭, 妍明媚      
              D.同 者何人              观夫巴陵胜状          
            • 4.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三段文字,完成8~10题。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______
              A. B.
              C. D.
              (2)下面那一项加点字的用法和“君将哀而之乎”中的加点字相同? ______
              A、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
              B、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醉翁亭记》)
              C、乃丹书帛曰“陈胜 (《陈涉世家》)
              D、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蒋氏因捕蛇而“专其利”,当作者问,他却“貌若甚戚”,这样的表现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 5.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① 分宁:地名。主簿:官名。

              ② 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课文链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避英宗旧讳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  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不 物喜,不以己悲
              C.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前人 述备矣
              D. 濯清涟 不妖   乃记之
            • 6.

              【甲】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⑶至于负者于途,行者于树,前者,后者,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②扶风:凤翔府,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此任签书判官。③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忭:欢乐、喜悦。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太守之其乐也     ③喜也      ④使天而雨珠

              (2) 翻译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 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停顿(划两处)。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4) 体会甲文第⑶段四个加线字的表达效果。
              (5) 甲文中太守之乐和乙文中苏轼的优游之乐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7.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树林阴 ______        ②太守谁 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
              (3)下面句中的“而”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中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______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而年又最高
              C.蹴尔而与之 D.而山不加增。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删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
              ①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
              公 与 之 乘。 战 于 长 勺。
              ②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3)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______ 。
            • 9.
              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 卑鄙: ______
              ②后值 倾覆: ______
              ③则责攸之、柑、允等之 慢: ______
              ④以彰其 咎: ______
              伤先帝之明 以: 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4)结合选文,谈谈选文中体现出诸葛亮哪些优秀品质。
            • 10.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富阳至桐庐,一百 里  遂 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B.流飘荡,任意东西  择其善者而 之(《<论语>六则》)
              C.空谷传响,哀转久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林嗣环《口技》)
              D.虽乘奔御风,不 疾也  不 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