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 焉置土石(将近 / 况且) 

              B.益其所不能 / 不能损魁父之丘(通“增”增加 / 连……都不……)

              C.河曲智叟以应 / 今亦死,举大计亦死(通“无”没有 / 逃亡,逃跑)

              D.汝心之不可彻 / 吾义不杀人(顽固,固执 / 坚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交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而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根据是:“ 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C.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5) 这个寓言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所说的话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二】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有删改 )

              注释: ① 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 从事:一般属官。③ 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 仇雠(chòu):仇敌。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志:必先苦其心志 / 尔其无忘乃父之

              B .色: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 沉溺声

              C .之:及凯旋而纳 / 庄宗受而藏于庙

              D .终:世言晋王之将也 / 至一夫夜呼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语段(一)结尾处是如何深化主旨的?





              (4) 

              两个语段共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 3.
              I.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都是元曲作品,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都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暮色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色彩明丽,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C.《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两首元曲用词精炼。《天净沙秋》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

              II.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患之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神。    《黔之驴》
              C.善捕鼠及鸡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
              D.弗食鸡则已耳    但手熟耳。  《卖油翁》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4)请结合甲乙两位内容,谈谈两则故事共同给我们什么启发。

            • 4.
              14、文言文阅读(23分)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写出空格处的语句。(2分)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0分)

              A 八尺屏障(                )           B  众妙备(                      )      

              C 宾客大宴(                     )    D  京中有口技者(                              ) 

               E妇抚儿(                          )     F宾客意少 (                             )

              G 不能其一处也(        )  H中力拉崩倒之声(           )

              I屋许许声(         )      J既而儿醒  (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A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翻译: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                                                                                                                   

              (4)、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5)全文除了从表演者方面外,还从                                   、                              方面衬托表演者技艺高超。  (2分)      

               (6)“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必先苦心志 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
              C.及凯旋而纳 庄宗受而藏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 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 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读下列文句,体会加下划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

                ①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居:(   )

                ②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2) 解释下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              

                ②投渤海之尾:              

                ③一反焉:              


              (3) “如太行、王屋何?”“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4) 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 7.
              文言文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武使匈奴明年/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酒设乐/且焉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今日之欢/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D 与武决/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陵见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真不知马也 (《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②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8.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宜付有司其刑赏/与臣此事
              B.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
              D.不偏私/牡丹之爱,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______ ”;二是“ ______ , ______ ”。(用原文词句回答)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9.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掷:扔。

              ③去:抛去。

              ④乘轩服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 解释词语。

              (1)又尝同席读书    尝:                

              (2)宁读如故        如故:        

              (2) 翻译句子。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3) 文段理解:结合全文看,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 10.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然而不胜者, 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 人也
              B. ①舜 于畎亩之中                ②征于色 于声而后喻
              C. ①行 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
              D. ①然后知生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皆以美 徐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