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
              B.沿 阻绝        遂反 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C.春冬 时        一老河兵闻 之  (《河中石兽》)
              D.哀转久         沿溯阻       (《三峡》)
            • 2.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干昭侯。

              (2) 下面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不能察,必以情。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无从致书以观。      
              D.将以攻宋
            • 3.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chéng)山北之 (sè)遂率子孙 (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 (shuāng)妻始 (chèn),跳往助之
              C.高万 (rèn) (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 (sòu)一 (cuò)朔东
            • 4.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约 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 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 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下面选项中加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称 曰能     诸葛亮 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    终 邦域之内

              C.悉 咨之     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尽忠益时 虽仇必赏
            • 5.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______

              一反焉                始: ______

              ③旁而揶揄之          睨: ______

              ④老人鼓腹之          纵: ______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且置土石    始一反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6.

              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唐人尚未盛 之                                             
              B.不以木 之者

              C.其印 予群从所得                             
              D.何 者也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下列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释文中加点字。
              去: ______              决: ______                  知: ______
              (2)列语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赴汤蹈火                      B.汤汤水水
              C.固若金汤                     D.香汤沐浴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8.

              【甲】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军宜枉驾 之  顾:拜访
              B.备 由是诣亮  由是:因此
              C.先帝不以臣 卑鄙  卑鄙:品行恶劣
              D.故临崩寄臣以 大事也  大事:兴复汉室的大业
            • 9.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口技》
              (乙)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选自《乔山人善琴》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欠伸                
              B.几欲先
              C.款扉之                        
              D.今客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______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               
              B.妙绝/愚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业/以丛草林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3)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第二个场面。
              (4)(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10.
              阅读《孙权劝学》和《李生论善学者》(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还走:转身离开。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并自其名(《伤仲永》)
              B.自为大有所益 诱敌(《狼》)
              C.君志之而不思之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D.择善而从 中间力拉崩倒声(《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辞: ______        ②但当   涉猎: ______
              若孤        孰: ______              ④王生益  愠: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梳理两篇文章内容,用原文完成下面填空。
                   吕蒙能够“听劝”和“ ______ ”,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 ______ ”和“ ______ ”,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