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陈遗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③日出征。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 ①铛:锅。②值:正好遇到,恰逢。③即日:当天,当日。④敛:积攒。⑤馁:饥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 大惊/ 不知有汉
              B.为:武陵人捕鱼 业/不足 外人道也
              C.舍:便 船/屋 俨然
              D.复:不 出焉/不 得路
            • 2.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径(经过)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连宿两夜,即两三天),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渔者歌曰    黄牛如

              C.沿溯阻       哀转久
              D.猿鸣 声泪沾裳      人行,必有我师焉
            • 3.

              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 行 (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 猎(约定)

              B.去后 至(才)              往,身自罢之(于是)

              C.远方入门不 (照顾)       野有麦场(回头看)

              D.太丘舍 (去某个地方)     天又 (下雨)
            • 4.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1)大隗(wěi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辞:谢绝。(5)奚:何,什么。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 面目  (2)亦去 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 而叹曰  (2) 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 自喜    (2)曰:“ 。”
              D.(1)于 焉          (2) 进亦忧,退亦忧
            •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掌管、统治。

              下列三个句子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兽见之皆走( )

              ①它们,代百兽  ②它,代老虎 ③它,代狐狸 ④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④③①
            • 6.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康肃笑而遣之”中“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选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7.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 8.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渔者歌曰                 患有所不辟也
              B.弗敢 也                  万钟于我何
              C.所识穷乏者 我与          二者不可
              D.乡 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 9.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下列加横线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何陋 有         黄冈 地        
              B.全石 为底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并怡 自乐       比屋皆
              D.长江        远 山光
            • 10.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对下面加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 下列加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山 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 缥碧  缥碧:青白色。 
              C.急湍 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 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