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兴。 具:_______         

              (2)淫雨霏霏,连月不。 开:______     

              (3)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______          

              (4)心旷神怡,宠辱忘。  偕: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                          

              (3) 第⑤段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4) 第⑤段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2.

              【甲】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 秦: “阅② 府库甲兵, 远胜隋世. ”上③ 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 然炀帝④ 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 使百姓乂⑤ 安, 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 资治通鉴»)

              【注释】①房玄龄: 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 阅: 查看. ③ 上: 指唐太

              宗. ④炀帝: 指隋炀帝. ⑤乂(yì) : 安定.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 便还家     要:                .

              (2) 不知有汉   乃:                .

              (3) 不可缺     诚:                .

              (4) 亡天下     卒: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

              (2) 若公等尽力, 使百姓乂安, 此乃朕之甲兵也.

                                                                                  。

              (3)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4)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 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

            • 3.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公亦以此自( ) (2)但手熟 ( )

              (3)但微之(     )    (4)康肃笑而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4) 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 4.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面加横划线的词语。

              ①略无处 阙:____     ②回倒影 清:______  

              引凄异  属:____    ④ 王命急宣 或: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                                ”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 5.

              (一)《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______ 语  不 ______ 矩 ______  ______    ______ 不亦乎 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亦乎            ②人不知而不

              ③吾日三吾身        ④不

              不习乎( )          ⑥疏食饮水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填空

              上节选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三个方面。

              (5)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6)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 6.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士人画鼠》)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 

              断句。(断两处)

              令 初 不 知 爱

              (2)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佛印绝弥勒   (2)右臂支船    (3)一士人画    (4)令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 7.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 山北之塞     (        )

              (2)二小儿沙上(         )

              (3)甚矣,汝之不   (        ) 

               (4)虎亦去   (         )

              (2) 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 8.

              阅读《论语》选章,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不亦 乎_______(   )        
              ②  为人谋而不 乎  (   )             
            • 9.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 解释选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日光下 ( )         
              (2)其岸势 犬牙差互( )
              (3)疾 ( )             
              (4)山行之极 也( )
              (2)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甲】:___________        

              (2)【乙】:___________

              (4) 两篇选文,在写景的同时都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 10.

              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侵地(2)议定行(3)至能出袖中书(4)虏主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中 群臣咸不平议 羁留使 人而虏主不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4) 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