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京的园林

              (1)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3)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跟其他园林——比如苏州园林——不一样,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4)北京的园林也和苏州园林一样着眼于画意,但是北京的园林建筑更讲究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5)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6)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7)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浏览吧。

              (1) 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与苏州园林比较,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________________;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苏州园林追求________________;北京园林更________________。

              (3) 第四段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 分析下面加线的词的作用。

              ①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

              ②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 2.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

                 ①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说起北京那是‘首堵’,‘一上路就堵’是上海,广州‘堵得很广泛’,成都自然‘成天堵’,重庆更是‘重复地堵’。”堵车几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城市的顽疾。

                 ②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一病症也日益严重。比如,1982年美国全部交通延时7亿小时,到200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7亿小时,其中26个市区延时现象几乎增加6.5倍。

                 ③专家研究发现,在汽车出现之前,甚至是更早的古罗马时代,人类的通勤时间一般维持在1小时左右,这一现象被称作为人类的“洞穴本能”。从生物学含义上说,母亲的子宫很像洞穴,而几十万年前人类又以“穴居”的方式生存,因此人类对类似空间会产生归属感、亲切感和安全感。现代人眼中的家就如同平静、安稳的“洞穴”,“1小时”就是人类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到的一种时间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经济学家雅科夫•扎卡维也发现,不管是在美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农村,大多数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也是1个小时左右。

                 ④不用说,堵车打破了这种平衡。不但大大延长人们在路上的时间,有时还会耽误很多事情,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甚至因为堵车,很多人办事和思考的方法都会有所改变。

                 ⑤造成堵车的原因也许非常复杂,比如车辆数的迅速增加、城市道路布局的不合理、人们不良的驾车习惯等。但一旦成为城市病,那么身居其中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赶上。

                 ⑥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许我们还要学会如何面对疾病,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情。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就诞生了一系列“堵车产业”。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广播业在濒临式微的时候,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才能施展拳脚。十有八九的车主会将车内广播频道调在交通台上,随时收听哪里堵车了,哪里的道路出了事故;也可以听听电台的音乐和主持人的说笑调侃,以此打发时间。

                 ⑦但“堵车产业”不能真正医治好堵车这个病,城市政府的管理部门必须要有所作为。也许有人会说,城市大了,车子多了,堵车增多是自然现象,但这未必就是必然现象。就说日本东京吧,市区人口1300多万,汽车保有量约800万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到8平方米,然而即使是通勤高峰也鲜见长距离堵车。因为在日本,平日很少有人开车上下班,一是停车场有限且收取昂贵费用,二是日本的公共交通足够便捷。这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呢?

              (1) 有人认为本文也可以用“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为题,与原文题目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2) 第一段中加线的“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中画线句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4) 面对日益严重的堵车问题,结合文本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列举出缓解堵车现象的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 3.

                万年奇葩叉角羚

              ①非牛,非羊,非鹿;一科,一属,一种。哺乳纲偶蹄目的动物中,生活于北美洲西部草原以及荒原等开阔地带的叉角羚无疑是很“奇葩”的一种动物。

              ②叉角羚的奇葩之处在于,它的双角中间都长有一个向前分叉的小角,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来。

              ③自古速度耐力难两全。最高时速可达一百一十五千米的非洲猎豹疾如闪电,却只能维持三分钟左右的奔跑时间,高速跑出三四百米的路程,否则就会“过热死”。非洲野狗虽然擅长远途奔袭,然而其五十五千米的最高时速实在是不值一提。而叉角羚最奇葩之处就在于,它在北美大陆长期而且同时保有速度之王和耐力专家两个荣耀头衔。

              ④出生才几个小时的小叉角羚就已经是奔跑健将了,而出生四天之后的小叉角羚就已经跑得比人还要快。成年叉角羚个体身长约一点四米,体重约五十千克,最高时速接近或达到一百千米。成年叉角羚可以以七十千米的平均时速连续奔跑十几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而不疲惫,无论是速度与耐力都是美洲狮、猞猁和狼等北美捕食动物所望尘莫及的,堪称一台高效而出色的奔跑机器,。

              ⑤叉角羚曾经的最佳“陪练”是于一万年前更新世末期在地球上绝迹的北美猎豹。为了避免自己丧身于豹爪之下,在与“陪练”一起“赛跑”的四百万年里,叉角羚练就了一身速度与耐力俱佳的好本事并一直保持至今。

              ⑥叉角羚的高度和久耐力主要来自于其“设计合理”的四肢、带有弹性的脊椎、功率强大的心脏和广布于其细胞内部的线粒体。

              ⑦叉角羚拥有细长而轻健的四肢以及柔韧性好的脊椎,这让它跑动时的步幅更具流线型,它全力奔跑时的大部分时间里身体都处于腾空状态,一跃可达六米之遥,而地面只是下一次飞跃的一个跳板。叉角羚的心脏体积是同等体重的绵羊的两倍,扩容升级的心脏可以更及时地向血液中输入更多的活力之氧,从而保证了狂奔之时呼吸和能量转化的顺畅进行,为此很少看到叉角羚出现如猎豹般奔跑后大喘气的状况。此外,叉角羚细胞内密布着“动力车间”——线粒体,这让其在奔跑之时能量充盈,“电力十足”。

              ⑧于是,因为在速度上和耐力上的杰出表现,“一羚当先”的叉角羚成为令北美所有捕食者都感到十分自卑的“天才运动员”。

              ⑨在北美猎豹退出大自然舞台的一万年里,体能似乎有些开发过度的叉角羚并没有因为“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赛跑对手而放慢节拍和放弃“比赛”。事实上,它一直都在进行“一个人的比赛”,始终保持无与伦比的竞技状态,不断巩固自己在速度与耐力上的优势,遂成为北美大陆乃至整个生物圈中一朵名副其实的万年奇葩。

              (1) 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高时速可达一百一十五千米的非洲猎豹疾如闪电,却只能维持三分钟左右的奔跑时间。”句子中的“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叉角羚能成为“万年奇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十年实现有量子通讯保障的互联网

                 ①2016年8月16日下午1时40分,我国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同时,我国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也正在建设。

                 ②你可能也关心我国量子通信和量子技术的发展,2016年11月1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大数据论坛上,“墨子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分享了相关进展。

                 ③据潘建伟介绍,我国量子密钥相关技术已经有实际应用案例,而利用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将可实现有量子通讯保障的互联网。

                 ④传统信息安全依赖于加密算法,不过随着计算能力增加,传统加密算法面临挑战,而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测量性的量子通信相关技术,可能是未来用来解决信息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等领域均开展了具有领先性的研究。

                 ⑤“今年8月份我们的量子卫星发射之后,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实验”,潘建伟17日首次披露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非常好地建立了一个天地之间的通路,每秒钟能够传输的种子密钥是在2万个左右。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一些信息安全传输的需要。”

                 ⑥“墨子号”发射之前,我国已经有建立量子光纤网络建设计划。潘建伟说,2012年,我国相关技术已能做到覆盖6000平方公里,支持千节点、万用户需求,目前相关系统已投入永久使用。

                 ⑦未来万物互联,无时无刻不产生海量数据,“数据爆炸”之下,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同样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十多年后就可能面世的量子计算机,将可能解决计算力不足的问题。

                 ⑧“利用世界排名第一的‘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求解有10的24次方个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大约要100年,但利用一个T赫兹的量子计算机,只需要0.01秒就可以完成。”潘建伟说。未来的可控量子计算,将可能带领人类进入一个真正的科技飞跃时代。高温超导机制、量子霍尔效应……这些在目前计算力下无法研究的问题,将通过量子计算开展研究。

                 ⑨对量子状态进行高精度支配,同时实现很好的存储时间和相干①时间,是量子计算的两个前提。

                 ⑩“按照目前的估计,大家应该在非常近的未来,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能够实现40个比特左右的量子纠缠。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来计算一些特殊的问题。”潘建伟说。他估计,操纵25个比特相干量子的计算力相当于一颗英特尔4核CPU,当能够操纵50个比特,其计算能力就可以高于“太湖之光”,后者的计算力仅相当于操纵45个比特。

                 ⑪目前,全球在量子计算领域进展也非常显著。

                 ⑫谷歌、微软、IBM等科技巨头,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50个比特的相干操纵。在特定实验室环境下,国外有研究机构宣称已做到了100个比特的相干操纵。

                 ⑬“我觉得他们相对乐观”,潘建伟说,“本来我们计划在15年内能够实现100个比特量子相干操作。”但他也认为,国外的积极参与和更激进研究目标,客观上也刺激中国科学家加速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这给我们提出很大的挑战,因为达到100个之后,它的某些计算能力,可以说是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100万倍。”

                 ⑭不过,潘建伟认为,量子计算机问世仍然道路漫长。

                 ⑮“目前我们已经做过相关的演示,可以用所谓的量子算法有效地求解线性方程组;在光量子计算上,我们在2015年也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实验。但是,所有的都是演示性质的。我们还没有做到远距离的、大尺度的量子计算。”潘建伟说。

                 ⑯有人也许会好奇,我们将来的计算机是用什么做的,但回答这个问题或许也还太早。“我们目前很难想象量子计算机到底是固态的、液态的还是气态的”,潘建伟说,“这就像计算机出现以前,有人问你,计算机究竟是用玻璃珠子做的,还是木头做的。”

                 [注]①相干:电子向右自旋和正电子向左自旋的状态是相关联的,这一现象称作量子相干性。下同。

              (1) 量子计算有哪些优势特点?用简练语言概括。 (2) 第⑦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 选文的很多内容直接引用了潘建伟院士的原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至少两条)。
            • 5.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和视频验证码。

                 ③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验证码是图形验证码,又叫主流验证码,刚开始图形验证码只是静态的图片,后来变成了动态的验证码图片,它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

                 ④手机短信验证码是通过发送验证码到手机,以验证用户的真实性。大型网站,尤其是购物网站,都提供这项功能,能比较准确和安全地保证购物的安全性。

                 ⑤手机语音验证码能实现自动语音播报,同时短信也能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有拨通失败的,系统还能自动重播,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站用户收不到验证码的问题。

                 ⑥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普通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⑦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就须通过验证,这时操作者就要依次输入数字、字母或者有时还要加上来自互联网文档中无法被计算机辨识、但用户肉眼可以识别的文字图像(如12306图形验证),而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可以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⑨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为此,谷歌公司正在实施一项“消灭验证码”的工程,即验证码将被一个简单的复选框代替,用户只需勾选“我不是机器人”,电脑通过收集用户单击前的鼠标轨迹,然后对比用户当前的行为是否与在互联网上的历史行为一致,就可以轻松判定操作者究竞是人还是机器。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无疑会简化他们的体验,但它也会在“不经意间”收集用户的IP地址等变量,从而泄漏隐私。

                 ⑩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1) 从全文看,复杂的验证码系统有什么作用? (2) 结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

              (2)它的防垃圾注入几乎可以达到100%,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

              (3) 第⑦段画线语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第⑧段列举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验证码一事,第⑨段列举谷歌公司实施“消灭验证码”工程一事,这两件事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 6.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之谜》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〇,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 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分别简析其说明效果。

                                                           

              (3) 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4) 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 7.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①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②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以波音   (1)   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   (2)   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③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 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④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⑤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 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1)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 第②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 第③段加线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4) 阅读选文第④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5) 请结合选文第⑥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并阐述理由。
            • 8.

              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1) 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21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分析有什么作用? 

                                                                                     

              (2) 22.第④段“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中的“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3) 2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 9.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 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中的“之一”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⑥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一群中老年人,将137人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两组。患病组是溃疡病、结肠炎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心理学家问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爱哭,大多数患病组的中老年人否认流过泪,而健康组恰好相反,并且哭的次数也远远高于患病组哭的次数。据此,心理学家认为,哭与疾病、健康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 

              (1)请写出链接材料中心理学家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第⑥段内容,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①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④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⑤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⑥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⑦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⑧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⑩当然,美食不止跟味觉、嗅觉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之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1) 第①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简要分析第⑨段划线句中“或许”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鲁迅小说《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有同学看完本文后,认为《社戏》中的“我”觉得那夜豆最好吃,完全取决于“我”的味觉和嗅觉基因,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请你根据本文的知识说说你不赞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