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①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②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是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③中国最早吉祥物的典型代表是“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是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

              岛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④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还有很多。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⑤吉祥文化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是没有其他国家可比的。

              (选自沈光旦《寻根》,有删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吉”就是吉利,就是“善”,“祥”就是祥和,就是“福”。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B.在中国,一进腊月,剪纸、窗花、年画、春联、灯笼、福字等传统吉祥物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C.“四灵”是中国吉祥物的典型代表,“四灵”中的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D.吉祥文化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大事中都包含吉祥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突出特色。
            • 2.

              阅读《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递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请继续往下看。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 文章先概说微信的 _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 ________,最后具体说明微信的______。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2) 第⑥段中加下划线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②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⑤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1)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 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

              (4) 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 4.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項是(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饮菊花酒,寄寓辟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 “传坐酒”。
            • 5.

              阅读王元红的《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一文,回答问题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 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 ,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选自2017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⑥段加画线词语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 6.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因此, 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 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 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常严重干旱, 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 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 这些地方每年7 月~9 月有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 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 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 以上, 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 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 千米以上, 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 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 靠近赤道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 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 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大、 中、 小型水库蓄满水, 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 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 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 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 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 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 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 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 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 地 震 在 数 秒、 数 分 钟 间 产 生 剧 烈 的 震 动 方 式 完 全 不 同.2009 年6 月, 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 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

              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 百科知识», 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 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3)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4)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 7.

              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2) 划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                                  

              (3) 分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8.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 9.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了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3) 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其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

              (4) 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

              ①2017年4月14日~15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大门,我国数字阅读正呈现井喷之势。

              ②据《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达12.3%,其中80后、90后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占比达64.1%。有60.3%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内容付费,这其中,70%的用户每次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另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6.14亿。

              ③就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来看,除了数量迅速增长外,其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仅2016年就有近六成的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台的作品。

              ④数字阅读之所以能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数字化阅读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迅速增长。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长。这与语言识别、情景合成等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由于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成为了儿童图书的新亮点。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也推动了数字阅读行业的持续增长。

                  ⑤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阅读在助力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辐射并融合到影视、游戏、动漫等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

                ⑥作为新型阅读方式,我国数字阅读必将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

              (原文有改动)

              (1) 选文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数字阅读加以介绍,请结合选文补全说明内容。

                       (1)                (2)       → 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前景

              (2)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 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长。”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 选文第⑤段“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 左右”一句,有人认为,加画线的“ 左右”一词去掉之后表意更准确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谈谈理由。


              (5) 有的同学想要在假期里阅读《红楼梦》,“听书”和“纸质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你会建议他选择哪一种?结合选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这样推荐的理由。(至少写出两个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