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
                ①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②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
                ③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④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⑥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1)第①段的作用是:
                  
                  
              (2)第②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第    段后,理由是: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5)对第⑥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进行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技术模式的攻关.
              B、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展开.
              C、加快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
              D、重点攻关加工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 2. 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
                                              移动互联网思维
                ①某公司白领小A,早上坐地铁上班,路程较远,便在手机上读小说消磨时间;中午吃饭,商业餐馆的拥挤人人皆知,先用手机订座软件订个座位;等菜的时候,打开手机玩了几关《愤怒的小鸟》;下午出门办事,根据手机地图,顺利找到办事地点…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碎片化”生活场景.
                ②地点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需求的碎片化,催生的自然是碎片化的应用.“逻辑思维”脱口秀节目的主讲人罗振宁每天用一分钟的语音,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推荐各种知识等,这种“碎片化”的呈现吸引了众多人的追捧.“微信之父”张小龙“让用户在一分钟内爱上你”的观点,就是这种碎片化思维.
                ③在互联网时代,将粉丝经济学注入移动互联网,更是成为经典法则.因为粉丝用户会提供大量需求,只要在大的格局和规划下迎合他们就行.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以前是产品经理主导制,现在是粉丝主导制.粉丝已经成为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传统行业,大家都知道最有效的营销方式是成为央视广告标王.谁抢到了标王,谁的产品就可以卖出去.下一个时代,传统推广渠道的影响力仍然很强,但已经不是唯一的了,相反,如果拥有100万真粉丝,产品营销和推广同样能够非常快速、有效.这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粉丝思维.
                ④乔布斯说:“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只有努力理清思路,才能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你一旦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追求一种极致的简单,在他的工作思路中,如果能用一个按钮实现的,绝对不会用两个.他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奇迹.张小龙就承袭了乔布斯的简单.他避免在微信的界面里出现任何文字解释,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就已经失败了.他坚持“少就是多”,所以微信成功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简单”意味着不应该考虑我们还需要再做些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关注我们不做什么这个焦点,因此,这种思维也被称为焦点思维.
                ⑤在互联网时代,“快一步”是一个出线频率极高的短语.决策要快、产品推出要快、产品迭代要快、创新要快、市场反应速度要快等等.“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雕爷牛腩餐厅”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小米”手机每周有近5 0个漏洞要修改,微信在推出后一年内迭代开发44次.快一步思维,当然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⑥上述四种互联网思维,由于在英语中它们的首字母都是“F”,因此我们可以统称其为四“F”思维.它们已经逐步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并将深入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1)文章第一段写到某公司白领小A的几个“碎片化”生活场景,作用是    
              (2)文中所说的四种互联网思维是指                
              (3)文中有关张小龙的事例出现了两次,作用不同.第②段中,张小龙的例子说明了    ;第④段中,张小龙的例子说明了    
              (4)你是怎样理解第④段划线句?
            • 3.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
              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
              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
              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
              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摘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7期,有删改)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一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B.第④段和第⑥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C.第④段画线句子“十一、二岁”中的顿号应去掉,因为这个数字表示的是概数.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 4. 说明文阅读
                                              改变生活的智能电视盒
                ①目前,智能电视机因价格昂贵,无法进入普通家庭.于是,很多厂商推出智能电视盒来满足普通用户对智能电视的需求.
                ②所谓智能电视盒,是指搭载了操作系统,并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应用程序的“机顶盒”,其目的是让普通的平板电视拥有网络视频、多屏互动、游戏娱乐等智能电视的功能,满足用户对于电视智能化的需求.
                ③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盒拥有强大的应用程序商店,具有海量的游戏和应用软件资源,并且
              都是免费的.这就实现了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对接和互通,让电视机的拓展性大大加强.
                ④一般数字电视机顶盒只能传送固定节目,不能接入互联网;智能电视盒则具有无限制接入互联网、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自动升级系统等功能.智能电视盒还能够同其他设备共享内容,进行互动,如平板电脑、手机等.
                ⑤传统电视所收看的节目都是固定的,不能接入互联网,也不能随消费者自己的喜好支配电视节目,不具有可以加载的内容和应用.智能电视盒则可以通过内置WiFi或有线网络接口让电视接入网络,这样,家里的电视就变得智能化--高清电影、电视连续剧、音乐想看就看,想听就听,还可以上网看资讯在线玩游戏、联网聊天、购物或者参加在线课堂、兴趣辅导,查询航班、股票等信息
                ⑥据权威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普通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相比于将普通电视更换为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盒以其平民化的价格将会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智能电视盒将为广大家庭用户打造一个可加载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应用的开放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用户家里现有的电视屏幕和宽带网络,通过简单的连线,组合成一个家庭智能娱乐生活系统,使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⑦智能机顶盒将成为电视、网络和各类应用之间的智能设备,为家庭提供通信、娱乐、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电视盒将成为家庭娱乐的主导者!
                                                                  (文/杨阳,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A.智能电视机  B、数字电视机顶盒  C、安卓系统  D、智能电视盒
              (2)这篇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与空间顺序相结合
              (3)对下列句子运用得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所谓智能电视盒,是指搭载了操作系统,并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应用程序的“机顶盒”.(作诠释)
              B.我国目前普通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列数字)
              C.智能电视盒还能够同其他设备共享内容,进行互动,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举例子)
              D.一般数字电视机顶盒只能传送固定节目,不能接入互联网;智能电视盒则具有无限制接入互联网、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自动升级系统等功能.(作比较)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部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说明了不是全部的游戏和应用软件资源都是免费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第⑥段主要说明了智能电视机的发展前景.
              C.第⑤段画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家里的电视就变得智能化”作解释和说明.
              D.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③④⑤⑥⑦⑧⑨
              (2)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象特   点
              古桥
              廊棚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4)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迭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5)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 6. 现代文阅读.
                ①2012年2月15日22点44分,广东省某校一名住读生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遂起床,开窗户向外眺望,他看到天边布满星条状的云,样子很恐怖.于是打开电脑,在微博上敲下了10个字:“今晚的天空,好像地震天.”4个小时后,也就是16日2点34分,大自然对他的发现作出了,回应:广东省河源市区西北方向约25公里、新丰江水库西北边缘发生地震,周边很多地区都有震感.
                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发生在汶川的那场特大地震.就在2008年5月10日,有人在山东省临沂市上空,看到了天空中的异象:一团团、一簇簇鱼鳞般大朵大朵的怪云挤满了天空.目击者估计,怪云面积足有1400多公里.
                ③这种奇异现象17世纪的古籍也有记载:“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④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夜,昌黎县几个看瓜地的人被巨光吓到.阴沉的夜空就像忽然有人打开了它的开关,巨大的亮光照亮了一切,连西瓜叶、瓜蔓都看得清清楚楚.光亮瞬间消失,夜空复又变暗,如墨染一般.同天傍晚,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有异常长条云,后来证实,那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云.
                ⑤日本是地震大国,这方面的记载也比比皆是.1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上空出现了一条异常带状云.第三天,日本福井就发生了7,3级大地震.
                ⑥这些地震前出现的怪云,我们称之为地震云.历次地震中,它们都以不同的面孔,在不同的地区或早或晚地出现,向人类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信息预警.
                ⑦地震云和普通云有很大的区别.地震云看起来很怪异,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外形上:一是横条状出现,一条一条在空中有序排列,且每一条的颜色都深浅分明,就像我们经常在天空中看到的飞机尾烟.如果天空中有这样的云,预示着两周后会有地震;二是多条,成平行或者放射状出现,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排骨云,平行状云表示地震会出现在本地,放射状云预示着2~6天后有地震;第三种地震云看起来就像垂直的龙卷风挂在空中,有时又像无风时垂直上升的烟柱,这样的云叫做卷震云,预示着地震将发生在3天后;第四种是鱼鳞或团状地震云,云团在数小时内形成松散鱼鳞状,有时和“条状地震云”同时出现,颜色深浅分明,这表示2~6天以后会发生地震.
                ⑧这些模样怪诞的地震云,其长度和颜色也隐藏着诸多密码:比如地震云长度越长预示着离发生地震的时间越近;地震云颜色越深,表示对应的地震深度就越深;地震云持续的时间长,预示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又粗又厚并且呈现出灰色,那么地震的破坏力将会很大.
                ⑨研究者发现,不管哪种地震云,它们出现时都与周边云彩格格不入,有明显界限.地震云还很高傲,喜欢朦胧,一般都是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出现在6000米高空,比气象云高出许多;地震云变幻无常,通常有白色、灰色、橙色和橘红色之分,有时它自身会发出强烈的光芒;地震云不怕风,无论风刮得多么猖狂,它们始终不会变形.
                ⑩关于地震云的成因有两种说法,一是热量学说.地震前,地震带周围聚集了大量地热,或者地震带周围的岩石受强烈地应力作用,激烈摩擦后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逸出后,温度骤然增高,产生的气流飘到高空,就形成了地震云;二是电磁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地磁场跟着变化.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也跟着产生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这时水汽和尘埃就会有序排列,形成地震云.
              ⑪虽然现在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我们对地震云的研究也还不成熟,但地震云提醒我们:只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地震云必将会为地震预报提供翔实依据和有力参考.因为,云从来不说谎!
              (1)本文围绕说明对象,首先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着重介绍了    .其次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说明了地震云的特征及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情况,最后则说明了    
              (2)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摘录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摘录:    
              作用:    
              (3)阅读第⑦段文字,根据地震云外围的四个分类,将地震云的特征与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情况自制一个表格,将筛选的信息填写在表格内.
              (4)阅读第⑨段文字,从中提取地震云与普通云相比较所呈现的不同信息.
              (5)文章的结尾总结性地收束全文,写道:“云不会说谎”,你认为“云不会说谎”在文中具有怎样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韩吉辰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5期)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    、春天的秘密.
              (2)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5)阅读⑥⑦段,选出对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
              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4)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
              是9×10-6牛/平方米.
              ②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
              之日.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②研究证实,
              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③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④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⑤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有趣的是,斑马虽然是色盲,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可以引起注意,因为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安全逃脱.
                  ⑥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行的虫子,能够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⑦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以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力.
                  ⑧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色、蓝色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楚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用“∥”给②--⑧段分层.
              ②③④⑤⑥⑦⑧
              (3)②段中加点字“
              ”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③段说明了什么生活现象?
            • 10. 阅读《古人服装中的口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①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的服装外表,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②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方形口袋,可以斜挎在肩上.此外,个人亦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③除背负的行囊、包袱外,在古人的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着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际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④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为“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衣服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⑤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部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非一些影视剧作品中所表现的,拿取物品只是将手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口袋内物品的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会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⑥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取东西也不是很方便,但因在这个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东晋时期的医药学家葛洪在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治疗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医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查阅,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亦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⑦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⑧正是因为放在袖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伸出“袖珍”一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巧之意.
                ⑨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 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口袋名称在服装中的位置可以盛放的物品
              怀揣口袋        
              袖内口袋        
              (3)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阅读全文,从说明内容来看,第⑦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可否删去:    ,为什么?
              (5)按要求填空:
              (1)文章第①②段文中的“文房四宝”是指                
              (2)请各写一个含有“囊”、“袖”字的成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