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说明文阅读
                                              俄罗斯的“油气福利”
                                                     雷曼誉
                  俄罗斯的冬天来的特别早,气候十分寒冷.按规定,连续5天白天平均温度低于8摄氏度,俄罗斯就应开始供暖了.供暖时间一般从当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以上.如若缺少煤、油、气,可想而知,日子该有多难过.对此,欧洲人对2009年的寒冬感触颇深.但是,即便就算供应不存在问题,半年的采暖费用也称得上是一笔昂贵的开支.
                  说到这,俄罗斯人该笑了,他们所交的家庭采暖费用非常少.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的同事告诉我,俄罗斯完全使用天然气进行集中供暖,收取的费用也就按照天然气的价格来算.未装天然气表的家庭每月需要交纳的费用是46.65卢布,折合成人民币一个月的天然气花费大约7元.装有燃气表的家庭,按照4.03卢布一立方的标准缴费,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6角人民币每立方.而且对于实在困难的家庭、军人家属,政府给予减半或者免收的优惠.相比之下,日本首都东京的供暖费就高出了很多,按三口之家、居住面积8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每月缴纳的供暖费高达5600元.这就立刻凸显出能源大国--俄罗斯的优越性了.
                  对于房屋较老的俄罗斯家庭来说,暖气管道陈旧让他们普遍选择电暖气采暖.俄罗斯对于电价的定价亦较低.以莫斯科为例,电费依据时间段计价,深夜至凌晨的电价是1.26卢布/度,凌晨至下午的电价是4.08卢布/度,下午至深夜的电价是4.29卢布/度.平均一度电折合成人民币约4角6分钱.一个俄罗斯家庭的电费大概为500卢布/月,也就是70元人民币.
                  此外,和油气资源直接相关的就是汽油价格,在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地,汽车出行必不可少.在首都莫斯科,虽然最近油价涨了不少,92号汽油的价格大概是33卢布每升,折合人民币不到5元.95号汽油在此基础上稍贵一些.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对俄罗斯低成本的生活心驰神往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使俄罗斯经济从“休克疗法”断崖式崩溃中走了出来,也托起了俄罗斯全民福利的幸福时代.但是,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油气福利”能否福泽子孙后代,应是当代每个俄罗斯人细细考虑的家国大事.
              (1)最后一段中“休克疗法”“油气福利”引号有什么作用?
              “休克疗法”    “油气福利”    
              (2)这篇短文开头写了    ,然后重点写了    ,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    
              (3)这篇短文在说明俄罗斯供暖费用时,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作者在结尾段为什么要写“但是”后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 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第⑥段中的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
              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任举两例)
              通过阅读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怎样的认识?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
                ①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②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
                ③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④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⑥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1)第①段的作用是:
                  
                  
              (2)第②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第    段后,理由是: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5)对第⑥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进行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技术模式的攻关.
              B、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展开.
              C、加快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
              D、重点攻关加工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 4. 阅读《给抗生素“把把脉”》,完成下列各题.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A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克服不了它们.B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C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非常重要.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根据选文第②段分点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2)阅读第①段文中划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A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改正:    改为    
              ②“B、C两句只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超级细菌的耐药性较强.‘达到’一词突出了死亡率高,从而说明生命的脆弱.”请判断以上说法正误并说明理由.
              (3)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疼、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巍巍昆仑山
                昆仑山居群山之首,是世界著名的大山,它是青藏高原的化身.它以雄伟的气势,横贯亚州中部,被誉为“亚洲脊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横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4省区,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在青海境内称东昆仑山,长1200公里.东昆仑山绵延千里,壮美雄奇.山下河流汇集、水源充沛.虽然这里高寒缺氧,却是高原野生动物成长的乐园,有藏野驴、野牦牛、雪豹、金雕、猞猁、棕熊、盘羊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它们在昆仑山中一代代繁衍生息,是昆仑山的骄子.
                莽莽昆仑,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群山起伏.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穿越云层,山体被白雪      ,山腰白云缭绕,银装素裹,格外壮美.昆仑山口位于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昆仑山口地势      ,气候寒冷潮湿,空气      ,生态环境      ,自然景色壮观.这里群山横
              、雪峰突
              ,草原草甸分布广阔.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经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时节,山坡谷地生长着点地梅、虎耳草等高原冻土荒野野生植物,草丛中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耸立着两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奇峰--玉虚峰和玉珠峰.两峰终年白雪皑皑,以昆仑六月雪的奇观闻名天下.云雾缭绕的雪顶,浅灰土色的山峦,棉花般的云朵轻轻地萦绕着山腰,远远望去,就像两个身着薄纱的仙女,亭亭玉立.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昆仑的神话传说.位于昆仑源头的黑海便是西王母的瑶池仙境,那里有长寿仙桃和不死之药.每年八月初八,西王母在瑶池举行配套盛宴,招待众多大佛和神仙,这里成立众神汇聚的圣地.相传,周穆王曾经乘着八匹骏马驾的车,日行三万里,西游昆仑,和西王母相会在瑶池,并向西王母祈求长寿仙桃,但最终没有讨到,只好遗憾地回去.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巍峨的昆仑山,以它独有的雄姿屹立在青海高原上.巍巍昆仑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这里群山横
                  )、雪峰突
                  ),草原草甸分布广阔.
              (2)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掩盖  高耸  稀薄  衰弱    B.掩盖  挺拔  稀少  衰弱
              C.覆盖  挺拔  稀少  脆弱    D.覆盖  高耸  稀薄  脆弱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写西王母举行蟠桃盛宴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写出一个与昆仑山有关的神话传说故  事的名称(选文提到的除外).
              (5)昆仑山已经成为万众向往的圣地.旅游部门想要在昆仑山口树立一块宣传牌,请发挥你  的才智写一句标语.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韩吉辰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5期)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    、春天的秘密.
              (2)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5)阅读⑥⑦段,选出对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 7.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公共品的悲剧
                  ①在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地带,盛产稻米和鱼类.在传说中,这里就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但是现在,这个伊甸园已经由于排水道的兴建以及上游来水的减少,变成了一片有利于美军坦克长驱直入的荒漠.残存的一小点沼泽.也很有可能在10年内完全消失.
                  ②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只要翻开报纸,就能发现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可谓触目惊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阅读此类新闻的过程中也都经历了一个“心理强化”的过程,时间一长.难以在人们内心激发出更强烈的情感了.
                  ③但是河流们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坚强,相反,它们越来越脆弱.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这样的大江大河都变成了沙地中的涓涓细流.全世界的江河正在发生某种剧变.
                  ④在中国.仅仅过去50年所修筑的黄河大坝,其总规模就相当于13条长城,但是这对于多沙的黄河来说,根本不是一条长远的治理之道.在美国,菲尼克斯的300多万居民虽然生活在沙漠里,但是挥霍起水来毫不在意,他们不但造出大量私人湖泊,开发商还争相提供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繁茂的花园和高大的喷泉,这一切的代价是科罗拉多这条大河被抽成细流,入海水量下降到几近为零.在约旦河到达约旦之前,以色列人正在用管道把它抽干;恒河流域连年干旱,因为印度在旱季抽干了这条圣河中所有的水;伟大的阿姆河号称中亚的尼罗河,被改变了流向,引入沙漠之中,导致成海干涸.
                  ⑤何止是地上的河流不再奔腾,水井也在干涸.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抽取的地下水,需要2000年的降雨才能加以补充;在印度,农民们如今需要在岩石层里开凿超过半英里深的井,往往还找不到水,而他们的父辈从前用一个吊桶就能从井里取水c同样的情况在中国的腹地华北平原一样存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华北平原的农村处处掀起了打机井的新高潮,因为.快速下降的地下水位让老机井都走向了报废.
                  ⑥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水是被工厂消耗掉的,其实,今天,70%从河里和地下抽取的水被用来浇灌6.7亿英亩的土地,生产出全球
              1
              3
              的粮食,因为在“绿色革命”后普遍种植的矮秆小麦等高产作物都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世界粮仓填满了,但是,一扇门打开,就有一扇门关闭,河流干涸,尤其是地下水的消失.将带来比粮食匮乏更为严重的后果.仅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个国家,每年就有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的水缺口无法得到补充.地下水的干涸将是灾难性的,而这一危机并未被政府或者援助机构摆上议事日程.
                  ⑦伊甸园正在消失.没有人知道,哪一棵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期以来,人类只是将水单纯视为“可资利用”的客体.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悲剧”,每个人都在追逐短期财富,即使损失他们长期的、共同的未来也在所不惜.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水文伦理观.西班牙人为反对调引埃布罗河而发起行动,他们的行动理念是“珍爱水,尊重河流”.当然,如果要寻找一种最有效的使江河避免枯竭的办法.那就是古老的、老生常谈的,但被今天的物质充裕世界所遗忘的生活理念--节约、简朴.
              (1)阅渎全文,完成下面图表.

              (2)品读相关文段,按照要求做题.
              1)第②段中“心理强化”指的是    
              2)第⑥段画线句子“一扇门打开,就有一扇门关闭”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第⑤段采用了列数字、     和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公共品的悲剧”中“悲剧”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5)除了本文所提及的“公共品”发生危机以外,请试举一例发生在你身边的“公共品的悲剧”,并拟写一条警示语,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求:简洁凝练,富有感染力). 
              ①举例:    
              ②警示语: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其中,江淮、江南降水异常,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就出现了罕见早汛.3月下旬到4月,湘江、漓江、赣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5月5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遇暴雨“倾城”.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解释说:“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气流上升运动.由于这些地区中低层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在空气上升运动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进而形成较强降水.”
                我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我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彤成一场场暴雨.暴雨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持久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这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地区,波动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使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形成暴雨中心.此时,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空气冷而干,致使大气层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
              1
              10
              .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比如,河南有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的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
              (1)下面对暴雨形成的主要条件的归纳,恰当的是哪一项?    
              A.不同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导致大气在运动中产生波动或者涡旋.
              B.充足的水汽、强烈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C.气温起伏大、降水分布非常的不均匀,气象灾害影响广、程度重.
              D.积雨云体积的大小,山脉坡向与坡度陡缓,气流上升运动的大小.
              (2)下面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是哪一项?    
              A.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
              都有暴雨出现.
              B.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
              也有影响.
              C.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
              发展.
              D.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
              减小.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上文举河南特大暴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9. 还来就菊花
                                                  王清铭
                  梅花报春,揭开一年的序幕;菊花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有诗为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最早的意思是穷尽,百花凋零后菊花怒放,菊花凋谢后绽放的大概只有飞扬的雪花了.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白居易有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最受欢迎的是黄菊,试想,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菊花上,菊花的色泽像霜,孤傲的品性被秋风展开,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黄,与尊贵、雅洁、高尚等连在一起,再加上菊的不畏严寒的傲骨,难怪中国人会如此喜欢它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的飘零和开放一样,都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
                  菊花的品种繁多.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冷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莆阳同乡刘克庄的词句就写了最常见的两种--黄菊和白菊.菊的花色丰富,不一而足.
                  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菊花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成了菊花的节日.孟浩然就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本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对菊花进行了说明?
              菊花的色彩→            
              (2)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菊花?(至少写出三种)
              (3)细读下列句子,分析本文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
              ①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
              ②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
              ③或偃或伏,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4)请仔细阅读选文,概括总结菊花的品质特点.
            • 10. 阅读《古人服装中的口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①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的服装外表,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②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方形口袋,可以斜挎在肩上.此外,个人亦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③除背负的行囊、包袱外,在古人的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着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际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④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为“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衣服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⑤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部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非一些影视剧作品中所表现的,拿取物品只是将手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口袋内物品的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会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⑥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取东西也不是很方便,但因在这个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东晋时期的医药学家葛洪在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治疗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医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查阅,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亦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⑦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⑧正是因为放在袖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伸出“袖珍”一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巧之意.
                ⑨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 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口袋名称在服装中的位置可以盛放的物品
              怀揣口袋        
              袖内口袋        
              (3)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阅读全文,从说明内容来看,第⑦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可否删去:    ,为什么?
              (5)按要求填空:
              (1)文章第①②段文中的“文房四宝”是指                
              (2)请各写一个含有“囊”、“袖”字的成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