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信息安全的“终极武器”

              ①量子科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十分高冷。但当它与信息技术相连,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当今社会,信息的海量传播背后也充斥着信息泄露的风险。而量子科学则为信息安全提供了“终极武器”。

              ②在物理王国里,量子理论是一个百岁的“幽灵”,爱因斯坦也曾被它的“诡异”所困扰。在量子世界中,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处在多个位置,一只猫可以处在“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上;所有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具有“心电感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正是由于量子具有这些不同于宏观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才构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在量子保密通信中,由于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送者察觉并规避。

              传统的信息安全都是依赖于复杂的算法,只要计算能力足够强大,再复杂的保密算法都能够被破解。量子通信能做到绝对安全,是由量子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计算能力再强也破解不了,因此它是革命性的,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量子通信系统的问世,点燃了建造“绝对安全”通信系统的希望。当前,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各个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在量子通信的国际赛跑中,中国属于后来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在城域量子通信技术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建设完成合肥、济南等规模化量子通信城域网,“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也即将竣工。

              ④然而,这只是开始。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光纤构建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是最佳方案。但要实现远距离甚至全球量子通信,仅依靠光纤量子通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⑤因为量子的信息携带者光子在光纤里传播一百公里之后大约只有1‰的信号可以到达最后的接收站,所以光纤量子通信达到百公里量级就很难再突破。但光子穿透整个大气层后却可以保留80%左右,再利用卫星的中转,就可以实现地面上相距数千公里甚至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⑥另外,诞生百年的量子理论的奇妙之处在实验室里被不断重复检验,但却从未在太空尺度验证过。量子理论的各种奇异现象在太空中是否还存在?量子纠缠和隐形传输是否可以延伸到星地之间?这些都需要卫星去验证。2011年,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 2.

              鲁迅故居

              ◆王胜

                 ①鲁迅故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小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房屋都很矮小,进深也很狭窄,全宅总面积不过500平方米。然而,想不到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

                ②故居门口是一黑漆小门。门内西侧有一折扇屏门。入门即是前院,院内北房前有两株高大的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种植的,使这小院显得很幽静又有生气。南房是书房和会客室。里面摆着几(a)书柜、一张方桌、几把藤椅等简单家具。当年许多青年学生在这里受到鲁迅的热情接待。南房的西间有一张招待客人的床铺,当年有的青年被反动政府逼得无家可归,鲁迅先生便留他们住在这里。

                ③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北房的东间是鲁迅的母亲的住室。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屋”,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等,还放着一(b)煤油灯。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上,忘我的工作,辛勤的写作。

                ④鲁迅先生在这(c)斗室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

                ⑤“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小院,院中央有一(d)井,周围种了许多小草和树木。

                ⑥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 3.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 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 5.

              蔬菜疯长的秘籍

              ①地球上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

              ②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来到这里,走进当地人的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身高”近两米的大白菜,这些大白菜每颗都有近50千克重。此外,这里还有大如酒桶的冬瓜、一米多长的葫芦、形如足球的大蒜头……总之,所有蔬菜似乎都被放大了许多倍,令人十分惊异。

              ③巨菜谷的蔬菜为何长得如此巨大呢?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的蔬菜都是特殊品种,因为和普通的蔬菜品种不同,所以才能长成世所罕见的巨菜。一些科学家特地到阿拉斯加的麦坦纳加山谷进行了考察。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当地人种植的蔬菜种子其实和普通的蔬菜种子并无两样。又有人提出,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否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从这两个地方所处的地理纬度来看,它们都处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确实对蔬菜的生长很有利。不过,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蔬菜外形都很普通,因此这种说法也不正确。还有人认为,巨菜谷的蔬菜可能是特殊气候造成的,无论是麦坦纳加山谷,还是萨哈林岛,夏天的昼夜温差都较大,白天气温有时可达20℃以上,夜间气温可降至10℃以下——悬殊的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不过,这种说法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蔬菜都没有长成巨人体型。

              ④那么,巨菜谷蔬菜疯长的秘籍到底是什么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还有些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巨菜谷正是这极少数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重水含量十分低,非常适合包括蔬菜在内的植物生长。科学家还发现,巨菜谷的地下埋藏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起来,制造了一个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这些环境对蔬菜的生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巨菜谷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也为蔬菜的疯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自《百科知识》2016年07期,有删改)


            • 6.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 7.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   )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   )很容易“现丑”。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 8.

              “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头/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的内在原因是“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也不是单纯母爱的体现和延伸,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结果发现,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的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发现,父母与婴儿还可以通过眼睛实现“母子连心”。研究证实,父母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而且婴儿与父母这种眼神的接触,会对婴儿未来社交能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⑤而更意味深长的是,“母子连心”现象还不仅仅局限于父母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父母之间也照样存在。例如,我国古代典籍《二十四孝》上记载了这样一段逸闻:一次,曾参在山中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但曾参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指头,曾参忽然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也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产生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连带效应。  

                 ⑥既然母子连心是真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开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这个团队发现,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接近2/3的女性被发现在她们的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⑦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闯入自己孩子的细胞,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

              ⑧当然,目前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过去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在多子女的女性中比无子女的女性更加普遍。这或许意味着儿女带给母亲的细胞,会对母亲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这只是猜测,离定论还尚早。但不管怎样,这种现象足以说明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有“根基”。

            • 9.

              牛肝菌

              ①在美丽的中国西南边境,在高海拔的神秘丛林,静静地生长着成片的牛肝菌。这种野生食用菌虽然外表平凡,却名扬四海,为人们深深喜爱。

              ②牛肝菌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它的表面很光滑,样子十分可爱,好像精巧玲珑的小伞

              ③牛肝菌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的品质与口感。它主要生长在600到1500米海拔的山区,高海拔针叶林与其他林木的混交带是牛肝菌生长的集中地方。湿度是影响牛肝菌的重要指标,而温度对于牛肝菌的菌丝生长也有影响,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3到28℃。生长的土壤也非常重要,味道鲜美的牛肝菌一般生活在山地黄土、暗棕壤、紫红色土壤等几种土壤中。尤其在树木落叶比较厚、松软和肥沃的土层中生长的牛肝菌,长势会更好。

              ④牛肝菌的组成成分较复杂,含多糖、生物碱、甾醇类化合物等。牛肝菌多糖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岩藻糖。生物碱主要有胆碱、腐胺、腺嘌呤等。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此外还发现牛肝菌含有可以作为色素类物质的酸类化合物,如牛肝菌素A和B,降褐绒菌素A。

              ⑤牛肝菌可药用,它能够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近年来研究表明,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

              ⑥牛肝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物质,味道独特、香甜可口,是常见的烹调食材,深受人们喜欢。无论爆炒、腌制、熬汤,都能调制出上好的美味佳肴。除新鲜的用来做菜外,大部分牛肝菌可以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有的也可以制成盐腌品食用。

              ⑦牛肝菌种类繁多,据统计全世界共有400余种,中国约有26种,云南就有22种,其中有11种是云南独有的。但是,有部分牛肝菌含神经毒素,从外观上几乎无法辨认。如果误食,会出现心律减慢,引发呕吐、腹泻和痉挛等症状,个别还会产生幻觉。

              (选自《植物之美》,有删减)

            • 10.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  (1)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2)  年迟十天左右,比  (3)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⑥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⑦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⑧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