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 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 2.

              秋天在乡村,随处可见红蓼,它对土壤没什么要求,庭院里、马路旁、水沟边,甚至一些贫瘠之地,都能看到其身影。

                 红蓼植株高大,可达两米多,茎中略空,成节状,形似拐杖,因此得俗名“拄棍花”;其花朵为穗状,呈淡红或玫瑰红色,因而又得俗名“麦穗花”。红蓼植株茂盛,但因其体内流淌着一种辛辣的汁液,让家畜敬而远之,所以在乡下,它也仅仅是观赏性的花卉植物。

                 其实,从远处看,红蓼并不漂亮,狗尾巴草似的,只不过红色吸引人罢了。但是,只要你走近了看,就会被它的花朵所惊艳。其穗状的花是由一粒粒饱满的花苞组成,每一个花苞在绽放后,都是一朵精致的小花,而每个花苞内又含有一粒小小的黑籽。就这样,一层又一层叠加,集结成了穗状的花。当所有花苞都盛开时,一穗花热闹而奔放、浓烈活泼而美丽,随风摇曳,可谓“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

                 红蓼体内汁液辛辣,据传把它割断、晾干,可以驱蚊蝇。不过,在乡下,很少有人这么做。虽然村民们不懂得怜香惜玉,但还是知道一朵花的美好,绝不会在其最茂盛的时刻为了熏蚊蝇而砍掉它。或许在村民们心中,和赏心悦目比起来,蚊蝇根本不算什么。

                 若追根溯源,红蓼还是植物界励志的典范。据《吴越春秋》记载,越国被吴国灭了,勾践被夫差释放回国后,不忘复国使命,立志要报仇。越王勾践从此“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除了尝苦胆之外,在日夜操劳困顿之时,他还经常以红蓼的辛辣刺激眼睛,不让自己睡觉,以此磨砺身心,最终勾践打败了吴国,雪耻复仇。如此看来,在这场改写历史的事件中,红蓼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古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或字画中,红蓼也是常见的题材。宋徽宗赵佶有幅作品《红蓼白鹅图》,一只白鹅在红蓼下安静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红一白的鲜明对比,让秋天少了些许的萧瑟;齐白石也曾多次以红蓼为创作题材,《红蓼鹌鹑》《红蓼彩蝶》等就是其中的佳作。在画家们的笔下,红蓼总是要和日常的家禽、动物搭配在一起,大俗即大雅,普通的植物也能活色生香。

                 从仲夏到秋分,在万物萧瑟的秋季,当其他植物花卉渐渐结束花期之时,清瘦的红蓼却开得愈发兴高采烈。它以自己喜欢的姿态自由生长,随遇而安,不择地势,与世无争,爱怎么长就怎么长,美丽过这一季就好。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在古人看来,红蓼与芦花都是秋天的美丽代表。陆游有诗“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人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都看淡了,悠闲垂钓时能有几株红蓼陪伴足矣。红蓼醉了清秋,也让一颗年迈疲惫的心找到了些许安慰。

                 一年又一年,清秋时节,在乡村的角角落落,总能看见红蓼的影子。励志的植物典范也好,画家、诗人们青睐的题材也罢,或者乡间普通的花卉又如何,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不管世人如何评判,红蓼依然自顾自美丽。

              从古至今,人人都道寂寞红蓼,可谁又知晓红蓼的心意。红蓼一直都是以高姿态在生长,但花穗却总是谦卑地低头向着大地,或许它那清苦的内心随时都在提醒自己:生命从来都不是以高度或精彩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姿态。

            • 3.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1)。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

              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注】(1)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 4.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 5.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偎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觅,“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有删改)

            • 6.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 7.

              时间也是“变色龙”

                ①我们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得见飞鸟走兽,听得见琴瑟齐鸣,闻得见馥郁芳香,可是我们是如何感知时间的呢?心理学认为所谓的“时间感知”是指人对时间的知觉,它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外界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为何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②人在年少时,往往会感觉日子过得很慢。孩子们急切地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有时还会盯着墙上的钟,数着时间过。然而,人上了年纪之后又总会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年纪越大,真的会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吗?

                ③心理学家瓦拉赫和格林研究了一群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比喻描述时间的情况。结果显示,年轻人倾向于用静态比喻来描述时间,比如“时间就像平和、静止的海洋”;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用“时间是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这类动态比喻来形容时间。

                ④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给出的一种解释是,当我们年轻时,面带朝气,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经历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物——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失恋、第一次成为父亲母亲……自然而然,我们会对这些新鲜事物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新奇的体验渐渐变得黯淡无光,我们不会再投以那么多的注意力,于是便会感觉时间一晃而过,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快了。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人老了以后会觉得时光流逝变快的原因。

                                                                    

                ⑤我们都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演员以慢动作逃离爆炸现场,慢镜头的表现形式让画面显得更加惊险刺激。其实,在大银幕外,我们同样能体验到类似的“慢动作时间”。比如,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人们往往会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⑥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有蜘蛛恐惧症的人盯着他们十分惧怕的事物——蜘蛛看45秒,然后让他们估计时间过了多久,结果他们都高估了实耗的时间。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高空跳伞的新手身上,这些新手总会认为,从同样的高度跳下,自己比同伴所花的时间要漫长得多。

                ⑦这是因为身处险境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让人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了比平时多得多的细节,所以,会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以慢动作运动,觉得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为何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

                ⑧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美好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比如,当我们和朋友聚会时,会感觉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那些无聊的事物则会拖曳着时间……1小时无聊的历史讲座似乎比它讲的整个历史时期还要冗长。

                ⑨经研究发现,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在买东西等待付款时,人尤其会感到有资格获得更好的服务。所以,在碰到慢吞吞的收银员时,10分钟的等待就像1小时那样难熬。相反,如果是一个粉丝获得了与偶像见面的机会,那么他或她会觉得在候客室中的等待是一种运气,10分钟的等待时间并不会让人不耐烦。所以,我们往往会觉得美好的时光格外短暂,而枯燥无聊的时光却格外漫长。

            • 8.

              让故事来陪伴

              佚名

              (1)等飞机、火车时,人们一般都会做些什么来消磨那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呢?大多数人会选择玩手机,也有人会选择读书。当然,偶尔人们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手机快没电了,书也忘了带。这时候,就只能眼神空洞地坐在椅子上发呆。

              (2)为了拯救这类等车时觉得太无聊的乘客,法国的火车站里安装了“故事自动分发机”。操作方法简单得令人感动,你想要读几分钟的故事,就按下机器上对应的按钮:“1分钟”“3分钟”“5分钟”。然后,你要读的故事就会从机器里嘎吱嘎吱地打印出来。故事打印在有点像超市收银小票的纸上,看似简单,却是正儿八经的短篇故事。这样乘客不仅可以消磨时间,还可以长知识。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可以乘机学学法语。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是免费的。

              (3)这一切,要从2013年说起。Christophe Sibieude和Quentin Pleple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同事,有一天,两人上班中途休息,到自动贩卖机上买零食吃。其中一个人突然“脑洞”大开:既然自动贩卖机可以卖饮料、糖果,那也可以卖点其他的东西啊!比如说,提供点故事书之类的。

              (4)2014年,他们成立了Short Editions公司,做出了第一代故事自动分发机。2015年10月,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的火车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故事分发机的火车站。

              (5)分发机中的故事,全部由志愿者撰写提供。法国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同时他们也热爱写作:民意调查机构Ifop在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7%的法国人曾经撰写过各类体裁的手稿,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出版。

              (6)Short Editions公司成立后,每天都有100名左右志愿者往他们的网站和APP上投稿,再由用户给他们的故事打分,其中最受好评的故事就进驻到火车站的故事分发机里,所以最终呈现在乘客眼前的故事都是有质量保障的。

              (7)从悬疑到科幻、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散文、从诗歌到段子,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故事应有尽有,看完一个再拿一个,不仅等车不无聊,一路上都有得看!就这样,在安装的第一个月里,格勒诺布尔市火车站的这台机器里就有大约一万个故事被打印了出来。


              (8)另外,故事分发机还衍生出了新的功能:吸引游客。每天都有外国游客排着队围在格勒诺布尔市火车站的故事机旁边自拍。现在,这些小小的机器已经被安装在了法国的24个火车站,2016年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35。

              (9)试想一下,每次乘火车出行就拿一则故事来读,就这样,每一则故事都记录了你的一趟旅行。多年以后,再翻开这些小纸条,当年乘火车的心情又会涌上心头,当年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又会浮现在眼前。

              (10)火车站本是个容易让人感到孤独的地方,然而在法国,还有故事来陪伴。


                       

              2017年01月02日10:26作者:佚名 来源:《读者》


            • 9.

              未来的月球基地

              尹怀勤

              ①2015年7月20日,也就是人类脚步首次踏上月球46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资助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结论:可以在5~7年之内把人类再次送上月球,并在此后的10~12年内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而不久前刚上任的欧空局新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则宣称,计划最早在2024年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名为“月球村”的人类栖息地。建立“月球村”就是要实现在月球上长期住人的目标。

              ②美国“下一代太空”公司为新登月计划设计了一个详细的路线图,包括人类可于何时以何种方式再次登陆月球。如果美国宇航局采用这一计划,机器人登月最快可在2017年实现。

              ③美国的月球基地将会建在哪里呢?目前还没有确定,不过很可能选址在月球朝向地球一面的某个靠近极区的地点。在月球朝向地球一面建立的基地,具有相对地球居高临下的位置资源,且消耗的费用较低。目前定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6万千米高的静止轨道上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着巨大作用。月球距离地球的位置比这些卫星还要高出10多倍,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和更多收获。相对来讲,由于通信和控制较为方便,在月球朝向地球一面建成长期有人居住的永久性基地比在月球远端也较容易一些。现已发现月球上有水资源,为人类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与月球近面相比,月球远端,即人类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同样引人关注,将来极有可能先后建立起长期有人居住的基地,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⑤月球没有大气层,在月球远端选点建立基地又能屏蔽来自地球电磁辐射的干扰,让射电望远镜在没有背景噪音干扰的情况下观测宇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⑥月球没有火山爆发,大气非常稀薄,可使各种宇宙信息到达月面,因此月球天文台能对太阳系、银河系以至宇宙深空其他天体进行更清晰的观测,能更容易地寻找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和具有生命的天体以及地外文明。同时,月球天文台能更有效地观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和所在位置,更精确地掌握其运动规律与动态,一旦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对象,即可提前做出准确预报,以便人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⑦此外,月球的远端也是地理学家们的梦想之地。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环形山可能有月幔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月球的内部构造和它是如何形成的,以深化人类对月球演变的认识。

              ⑧沃尔纳设想中的“月球村”将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员,这将极大地拓宽各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

              ⑨建立国际“月球村”不仅能为深空探索提供平台,还能帮助航天员直接利用月球本地资源,尤其是微重力、高真空和强辐射的环境资源,同时还能帮助航天员直接开发月球拥有的可用的宝贵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的对月探测和1969~1972年间12名航天员的登月考察,科学家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上的稀有矿物。其中,月球上的氦-3估计约有100万~500万吨,用航天器将其运回地球用于发电,可供人类使用几万年。同时,月球上无云无雨无大气阻碍,阳光充足,月面太阳能发电站比地面同类电站效率要高得多,其电能可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供人类享用。这对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和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又长远的意义。

              ⑩尽管建立月球基地、长期住人开发和利用月面资源的具体时间尚难预期,但是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终会到来。目前看来,10多年后即可实现。待月球长期住人基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即可把月球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使液氢和液氧成为火箭发动机的无污染的燃烧剂和氧化剂,用以发射载人飞船。由于月球引力较小,故而使用中小型运载火箭即可发射较大型的载人航天器。那时,月球将成为太空中转站,帮助人类飞往地外更遥远的天体。

            • 10.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 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 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