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为什么不冬眠

              徐 风

                 

                  ①我们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许多动物到了寒冷的冬天都要冬眠,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冬眠呢?

                  ②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但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动物冬眠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慢,体温下降。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一样。随着它们体温的降低,它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这也就降低了它们对氧的需求,呼吸因此会变慢,有时每分钟仅呼吸1~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有这些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

                  ③科学家指出,动物冬眠可能是它们体内的某种物质调控的结果。他们在某些冬眠动物的血液里发现,有一种叫作“冬眠激素”的物质对其冬眠起调控作用。

                  ④人类为什么无法冬眠呢?首先,我们人类大脑似乎已经失去一些关键性的能力。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蛋白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的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其次,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它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

                  ⑤那人类为什么没有成为可以冬眠的动物?其实,我们所处地区的天气和食物供应决定了我们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对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我们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冬眠带来的并非全部都是益处。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因此会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此外,一项研究显示,冬眠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记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选自《百科知识》2017.02A,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动物冬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动物冬眠是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
              B.动物冬眠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动物的身体机能会减慢。
              C.动物冬眠可能是动物体内一种叫作“冬眠激素”的物质调控的结果。
              D.动物冬眠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是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二是记忆会受影响。
            • 2.

              沙漠中的“绿色使者”

              (1)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间仙境,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新疆克里雅人竟在大沙漠中也发现了“桃花源”。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垠的沙丘犹如大洋中的惊涛骇浪。沙漠边缘生长的胡杨林,构成了无数条阻止风沙肆虐的“绿色长廊”。

              (2)胡杨类属于杨柳科,它跟北方生长的白杨、青杨、山杨等属于同一科。胡杨可高达10m左右,可存活大约100年。目前,我国沙漠中大约有400种杨柳科,多为矮小的灌木,而胡杨仅存于塔克拉玛干这样恶劣的大沙漠之中。

              (3)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是长在同一棵胡杨上的叶片也各不相同,有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也有心形的,因此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异叶杨”。那么,胡杨的叶片为什么是如此模样?有人认为,胡杨树叶片狭长而细小,是出于适应沙漠环境的需要,避免叶面水分的蒸腾和沙漠里高温的侵害,从而增强其抗旱能力。

              (4)据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仅有10-40mm。在炎热的夏季,地表温度可达70-95摄氏度。在这样十分严酷的环境中,胡杨依然能顶住酷暑,独自栖身于沙漠的边缘——靠发达的根系维持自身的生长需求,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15m的水分,使其变为自身的养料。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5)沙漠毕竟是沙漠,它并非是胡杨生长的“沃土”。由于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深层土壤中积累,导致了沙漠底层的土壤中含盐量很高。与那些惧怕盐碱地的植物相比,胡杨具有非凡的耐盐碱能力,它能将自己体内的盐分和汲取的盐分通过树干的裂纹排出体外,所以在树干表面形成了透明的乳白色的晶状体。

              (6)胡杨不仅具有耐旱、耐盐分的能力,抗风沙的能力也胜过其他植物。胡杨的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长向侧面,还是深入土层的根部,都是密而长,使整棵树不易被呼啸的狂风所刮倒。即使被风沙埋住了整个主干,它又能很快地从树干周围生长出无数的须根。这些须根逐渐萌生出许多小胡杨来,甚至出现成片的胡杨林。由此可见,胡杨在恶劣的环境里所能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是十分惊人的。

              (7)胡杨排出的“胡杨泪”中所含的盐分常常高达70%。“胡杨泪”的成分为碳酸钠,即俗称的苏打,可以用它来蒸馒头、做糕点,化工厂还可以将其和羊油混合在一起,制成高档香皂。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胡杨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盐分,当地人常常采集胡杨叶喂牲畜,冬季贮存胡杨叶作为牛、羊最佳的冬饲料。中医用胡杨叶熬成汤,对治疗高血压很有帮助。胡杨木质干硬、材质密,是制家具的上等木材。

              (8)胡杨是沙漠地区的特殊树种,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沙漠地区。由于胡杨林对改善沙漠环境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 选文第(1)段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写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胡杨的相关知识?


              (3) 第(4)段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4) 第(7)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


              (5) 选文以“沙漠中的'绿色使者'”为题,有怎样的好处?

            • 3.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将大型机器人与微型机器人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析文中加横线词语和画线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主要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4.

              阅读《小满》,完成文后小题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 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 文章多次写到农谚,请问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 下面语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或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 5.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米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③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甲】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乙】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丙】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丁】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⑦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1) 本文围绕着说明对象“楹联”第②一⑧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是怎样的?请补充完整。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楹联的分类及标准;

              (3)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楹联的文化价值。          

              (2) 第 段中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甲、乙、丙、丁哪处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

              放在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句“重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 下面 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
              (2)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 7.

              海南是海域辽阔、岛屿众多的省份。海南省管辖着约2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其中南 海作为中国四海的浓缩精华,她富饶丰yíng,能够为你打开中国的蓝色宝库;她深邃宏远,可以带你感受海洋文化的深厚底。同时海南省所辖海域上还  ① (A.星罗棋布B.鳞次栉比) 地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其中海南岛最大,总面积达3.39万平方千米,全省海 岸线长达1811千米,大小gǎng湾有84处,是中国   ②   (A.首屈一指B.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岛。

              (1)给语段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管(  )  

              ②底(   )  

              ③丰yíng(    )  

              ④gǎng(   )湾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3)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南省具有_____的特征。

            • 8.

              二维码是个啥?

              ①一个位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拉科姆市的家庭农场,申请认证了一个奇特的玉米迷宫,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可使用的二维码。这个玉米迷宫面积达2.876万平方米,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机,在玉米迷宫的上空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迷宫图案,就能自动跳转到农场的专属网站。原本属于辨识商业信息的一种工具,由此变得有趣起来。

              ②它是什么?

              A.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即二维方向上)分布双色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看上去像一个双色方形迷宫。它区别于常见的条形码(即一维码)。B.在信息表达上,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储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在功能上,二维码不但具有基本识别功能,读取方便,而且可显示更详细的产品内容,还能节约纸张。

              ④二维码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QR二维码,是1994年由Denso-Wave 公司发明的,QR即英文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很明显,发明者就是希望QR二维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这也是目前二维码的最显著特点。

              ⑤此外,二维码的特点还包括保密性好、制作成本低、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等。它还具有纠错功能,二维码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⑥二维码除了被广泛应用在文件信息存储、物流运输管理、身份识别、多媒体阅读、网上购物、即时交友软件、广告营销、电子票据等各个领域,还有一些更新奇的应用方式正在被不断挖掘出来。

              ⑦二维码门牌。广州番禺区最近创新研发试用“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出租屋管理员在上门巡查时,用智能手机读取门牌上的二维码信息,即可准确获取该户址的信息。

              ⑧二维码公交服务。想知道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或者还有几分钟可以到终点站,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公交服务网站,便可轻松获知。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都已开始实现这种公交服务。公交乘客不仅可以得到所有的乘车信息,甚至还可同时获取公交车站附近吃喝玩乐的信息,失物招领也可通过此平台发布。

              ⑨防伪隐形二维码。因为荧光粉等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一些商品开始使用隐形二维码。这些隐形二维码裸眼看不到,必须通过红外激光照射才能进行扫描验证。由于该技术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造假者无法轻易复制。

              ⑩二维码导览。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国际雕塑展引进了二维码铭牌(装在机器、仪表、机动车等上面的标牌)技术。智能手机的用户拍下二维码解码后,耳贴手机就能听到有关雕塑的具体语音介绍,不仅省去了语音导览等麻烦,也不会因大喇叭介绍打扰其他游览者。

              (1) 第③段画线A、B两处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本文说明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关于这篇说明文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处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二维码的形状。

              B.B处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二维码的存储量大。

              C.B处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二维码的特点,很有说服力。

              D.A处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二维码的本质特征。
            • 9.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贏了比寨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打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打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复杂,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1) 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四段加下划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 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加横线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