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

                 ①作为“新晋网红”,“蓝瘦香菇”近日大受追捧。网络新兴词语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语恰是社会现实和心态的一面镜子。

                 ②南宁小哥失恋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的“蓝瘦香菇”,是爱情遭遇不顺后的情感宣泄,而网络青年们更是由此引申出花样的版本:“压上积蓄买房,蓝瘦,香菇!”“上了那么多天班今天居然还是礼拜二,蓝瘦,香菇!”“论文还没开始写,学校又急着让我交,估计又要熬夜了,蓝瘦,香菇!”“没有时间找对象,妈妈也催,蓝瘦,香菇!”这看似调侃的背后,也都或多或少透露着青年难以突破的社会现实。

                 ③残酷且倍感压力的各类现实真实地存在着。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在就业压力本就很大的情况下,一个工作岗位里饱含着许多人的竞争、欢喜和失落;而高房价给青年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加直接,持续攀升的价钱,不仅让一部分青年消磨了斗志,更让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逃离了大城市,这背后也不免有放弃梦想的无限失落;基于现实压力和情感疏离,大龄单身青年群体正越来越庞大,建立美好家庭的愿望在很多青年看来变得遥不可及,心情急躁、精神不振也成为不少青年的常态。这些亲身体验的社会现实,不免让年轻人难受。

                 ④但正处于奋斗时期的青年,应当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工作需要投入精力,住房需要打拼奋斗,爱情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哪怕是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今日这般万众瞩目,也忽略不了背后他几十年的坚守和辛勤耕耘;而演绎一段传世的美好爱情,必少不了背后两人相濡以沫的相知相扶、宽容大度。凡灿烂的果实,显然取得的不会那么轻松自在。

                 ⑤令人难过的事情何其多,深陷“蓝瘦”情绪的控制之下,自我就会显得被动。与其遇到挫折时反复叨念什么“蓝瘦香菇”的负面情绪,倒不如多花点时间从精神上到技能上全方位提升自己,去寻求更好的未来。一个温暖的房子,虽然让很多人在房价之下望而却步,但多努力一下即便不能在这座城市如愿以偿,却也一定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生活不就是解决一个个困难,然后不停地取得进步和突破吗?

                 ⑥“万事皆难,诸事皆行”。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借用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不畏惧困难,不抛弃放弃,不停滞不前,身体力行,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姿态。

              (中国青年网杨丽)

            • 2.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ò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 3.

              小议阅读

                 ①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一个学习大国,必然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阅读蔚然成风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在家庭中、公园是、地铁上处处可见阅读的国家。为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②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经验。通过阅读学习前人,是人类传承知识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人类的知识大厦因此而层层累进,蔚为大观;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而气象万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锐意进取、创造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兼收并蓄、学习借鉴的过程。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学习千百年来人类思想知识的精华,把前人辛苦获得的宝贵经验变成自己腾飞的起点,踏着先贤的脚印进步,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去发现新的世界、实现新的梦想,使自己不断成长、努力成长、走向成功。

                 ③在阅读中历练人格修养。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爱国名将于谦诗中写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优秀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视野、豁达心胸、洞晓事理、激浊扬清。展读历史长卷可以看到,腹有诗书者未必德高身正,但德高身正者必是腹有诗书。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明辨是非荣辱,分清善恶美丑,开阔磊落胸怀。

                 ④在阅读中增强本领技能。对很多人来说,阅读就是生活,如果一辈子不会阅读,也就一辈子不会生活。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本领技能的过程。湖北襄阳农村妇女周春兰,从拾荒者手里得到一本《骆驼祥子》,由此萌生了对阅读的兴趣,并一步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出版了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成为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管理好自身、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尽可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国家。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不断增强生活本领技能。

                 ⑤在阅读中提高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孔子写自己的一生仅用了38个字,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这里所写的,实际上是他学习能力不断升华的过程。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但是,孔子绝不止于“观书”,而是学而思、思而学,把书读活了。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得。

                 ⑥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许多人由读书转向读屏,阅读内容也日渐多元,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人的阅读由深变浅、由精变粗。这些变化是现实,也可能是趋势,但始终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阅读传统纸质书仍然是阅读之本。书载的内容严肃认真,书本的形式赏心悦目,书墨的清香沁人肺腑,它使人宁静、令人温馨、让人踏实,更有益于静读、深读、精读。因此可以说,传统纸质书将长期存在下去,将继续为人们所使用,为人们所青睐。

                 ⑦建设学习大国,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此促进全民在阅读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让阅读的力量不断积蓄和持续迸发,以众人“积跬步”,成国家“致千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4.

              “看脸时代”看什么

                 ①以前,有句话深入人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另一句话很流行:“只要脸好看,肚里没货也不怕”。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面部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的、帅帅的,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②“脸”,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

                 ③现代社会,生活是一场紧张、疲惫又绚丽多彩的舞台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吃快餐,开快车,走快步,行色匆匆,争分夺秒谋项目,心急火燎拼业绩。生活节奏快了,活动半径大了,但人与人之间交往反而浅了。在有限的接触时间里,“脸”,这个第一印象,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人认为,“脸”长得普通,平日里就会被忽视,找工作、谈恋爱就容易扎在人堆里被人忘记;“脸”长得好看,就能引起关注,也就增加了几分胜算。

                 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整容可以立刻获得的外在美,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急切愿望,为走进人群加深交往带来自信,这无可厚非,也是事实。但如果一味强调“好看”,而忽视了人品、学识、实力等方面的积累,只有外在美,没有内在美,就可能适得其反。对全社会来说,一旦相貌成了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对美丽的欣赏就变成了对“脸蛋”的纵容。那么,我们据此创造的未来,很可能不那么“美丽”。

                 ⑤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所有的鸟儿都可以歌唱,所有的花儿都能够盛开。同样,生活之所以美好,也是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果因为大众的眼光而失去自我,变得千篇一律,就很容易重新陷入平凡。要知道,不顾一切带来的雷同,很可能会让人生厌。

                 ⑥美丽本无罪,但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折射出的一定是心灵的空虚和时代的浮躁。每个人都应当冷静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内在修养没有提高,这样的“整容”,不要也罢。整容毕竟是一种物理手术,人们向往美丽,就一定要昂首走进美容院、无所顾忌动刀子吗?当然不是。况且,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一旦手术不成功,整容变毁容,想补救,也晚了。

                 ⑦实际上,人与人相逢、相识、相知,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个人内在的魅力。如果只顾整形美容,不注重提升内在品质,无论恋爱、求职,很有可能都是“竹篮打水”。长相是爹妈给的,美丽就在你的基因里。你能做的,就是任其自然流淌、尽情绽放。职场立足,生活打拼,靠的还得是真本事,脚踏实地,展现真我。人生路漫漫,最后胜出的,将是那些具有良好修养、正直人品、出色才干和丰厚学识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3月20日,有改动)

            • 5.

              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6.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 7.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 8.

              善念与善举

              ①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②善良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品质和财富。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无恶的。但是随着生命的成长和延续,人的心性会不断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和冲击,“善”便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修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巩固。

              ③善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要有正确的善恶观,正本才能清源,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区别善恶,择而往之; 善念还要有崇高的信念,乐于追求真善美,才能将之扎根脑海长存于心。要做到常存善念,还需要经常反思自省,对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进行经常性的锄草和施肥,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做到了常存善念,便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④如果我们把道德和灵魂喻成一棵大树,存善念,便是这棵大树深扎于人生土壤的根系, 行善举便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要让道德和灵魂的大树枝繁叶茂日益葱茏,则必须常之以往。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一时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⑤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书生赴京赶考,恰逢一场大雨之后,书生行路至一山脚,看到一群觅食的蚂蚁被雨水冲刷成的一条小溪沟阻断去路。书生顺手从路边拣来一根枯枝架在小溪沟之上,让蚂蚁顺利通过。考试完毕,考官在给书生阅卷时,发现有一字缺少一笔,于是提笔准备判误,却发现那一笔被补上了,仔细一看,原来那一笔是由一排蚂蚁组成的。考官拂去蚂蚁,欲再判之时却发现蚂蚁不知什么时候又将那缺少的一笔给补上,反复几次都是如此。考官惊奇地叹道,考场之内哪里会有蚂蚁,怎会如此凑巧,看来这确是天意。于是差点因一笔之差与状元失之交臂的书生获得状元头衔,入朝为官,造福一方百姓。

              ⑥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也无真实性可考,却足以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我们虽不应当相信因果报应一说,但也应具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心态和情怀。帮助了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内心的快乐和宽慰。

              ⑦多行善举,我们要具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胸怀和气度,不求回报,只求心安。只要我们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地累积善念和善行,我相信我们心中的太阳一定会光芒万丈。由此看来,我们一定要常存善念,常行善举。

            • 9.

              谈骨气

              吴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 10.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