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
              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
              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输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上文体现了墨子    的精神和    的思想.
              (2)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    ;再以    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    ”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 3. 阅读《坐忘》,完成问题
              坐 忘
              叶春雷
                ①“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用心专一”,“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
                ②《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耐人寻味.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外面经过一辆华丽的轩车,大约是高官的车马,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出门观望.管宁遂与华歆割席绝交.两个人一个有定力,一个太浮躁,高下分野,判若云泥.
                ③《庄子》里讲了许多“凝神”的故事,“佝偻承蜩”就是其中之一.鸡胸驼背的老人虽然残疾,但用竹竿上的蛛丝粘蝉,百发百中.当老人伸出竹竿的时候,身子就像枯树枝,稳定性绝佳,用竹竿捕蝉自然是手到擒来,万无一失.孔子向他讨教,他说,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老人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净,肯用万物来换取蝉翼,还有什么蝉捕不到?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曾引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倘若用全部的生命去做一件事,必定会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从而成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第一等人,她的用心专一有例为证:居里夫人好读书,一进入书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她的姊妹们要干扰她,就在她的座椅周围叠加椅凳,然而,居里夫人读书入了迷,硬是纹丝不动,直到读完站起,椅凳倒塌,才发现姊妹们的恶作剧,也只是淡然一笑.
                ⑤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惶惶然似丧家之犬,但始终坚持恢复传统“周礼”的志向,百折不回,不计衰荣.而现在一些人做事,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事值不值得去做,而是做出来对我有没有利,“利”字当头,追求短期效益,稍与自身利益相抵触,就放弃掉,没有一点定力.这就像风波中的水草,随波逐流,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
                ⑥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
              不简单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心无旁骛,执著一点,方能滴水穿石.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浇灌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到树上开花结果.也许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但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在第④段举例之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出第⑤段的事例?
              (3)第⑥段加点的词“相当”在文中有何作用?
              (4)我们初中语文课文中也有很多“坐忘”的正面事例,请概述其一.(本文出现的事例除外,30字以内)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①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②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③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乙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④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⑤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请仔细阅读第(3)段,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
                   乙    
              (3)请指出本文②、③、④三段的论证方法.    
              (4)本文与初三年级学习过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
              ,调动你的
              ,试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 5.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峻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魄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睛,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体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摘自冰心的《谈生命》)
              (1)选段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她写出了文坛瞩目的诗集《繁星》和《春水》,这两本诗集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个方丽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 6. 阅读《自尊》一文,回答各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4)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 7.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 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在第①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③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B.文章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5)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下列各题.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
                                                  积雪草
                一个朋友问我:“你爱自己吗?”我茫然地瞪了对方半天,才理所当然地回答:“爱!”其实,我的内心非常模糊且底气不足,我爱自己吗?
                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爱别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别人当成自私自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身体微恙,小病小疼,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则会被说成娇气;工作不能放下,因为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的事儿大过天,什么事儿都能放下,唯此不能放下…就像一只陀螺,我们一刻不停地旋转,终于有一天,轰然倒下.到此时,才发现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儿.
                爱自己,就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爱别人,就应该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健康,不和自己过不去.试想,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惜,怎么谈得上爱别人呢?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爱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别人.
                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作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为了这个做人的责任,让我们学会爱自己,而且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本文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你爱自己吗?”,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 9. 议论文阅读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第①段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证:首先解释“敬”的含义,我们可以用        这两个成语来概括;接着再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赞美敬业的人是    
              (2)第①选段中举出“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种地位悬殊的职业是来证明    (用原文句子作答)这个道理,这种说明方法叫做    的论证方法.
              (3)选段中主要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是:        ;第选段中庄子的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是:    
              (4)现在,我们认为,“业”不单指谋生的职业,也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例如学生的学业.请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践,谈谈你应如何“敬业”与“乐业”.
            • 10.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
              ,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
              (5)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