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跳出时间
                                                   张慧强
                  ①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奋斗》中,陆涛的生父,成功人士徐志森,对陆涛做过开车的“启蒙”.陆涛第一次把握方向盘,出了点有惊无险的“状况”.徐志森抓住时机,开了一个人生观方面的“现场会”,主题是刹车:“开快车谁都会,但是能及时刹住车可不容易.记住刹车,这是关键.开车是这样,做生意也是这样.你弄不清楚的情况之下,就要停下来.随时刹车,你才不会失控.”
                  ②这段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各个领域内的“成功”,都不是那么神秘莫测的事情;成功者与失败者在行事做人上的区别,或许不是那么显著.北宋欧阳修在《卖油翁》里,仅仅强调了成功的一项条件:“无它,唯手熟耳.”那么,《奋斗》局中人徐志森也只是强调了成功的一个诀窍,其内容是:及时中止.
                  ③需要注意的是,并非“终止”,而是“中止”.成功者们从来都不轻言放弃,所以“终止”往往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位置.如果说确实有终止这回事,那也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某一具体项目实在没有继续追求下去的价值.
                  ④然而,必须明白一点:成功者的执著,与其经常性的反思是丝毫不相抵牾的.当他们驾驶着事业之车奔驰在路上时,时时都记着这事业之车上安装着一个须臾不可或缺的特殊装置--刹车踏板.他们“时刻准备着”踩这个踏板,让事业之车停下来,停在路边,或者停在加油站,从车上下来,喝一杯咖啡,想一想,或者,问一问.
                  ⑤在英语里,暂停写作time-out.这个合成词的词形可以直观地解释为“从时间里出来”或“跳出时间”.各种形式的暂停(包括刹车),正是“跳出时间”的方式.时间的重要性尽人皆知,因此,存心要浪费时间的人怕是不多的.恰恰相反,很多人在事业之路上是全速前进的.然而,往往在不假思索的全速前进中,他们把车开错了方向,甚至开进了死胡同,于是“再回头已百年身”,前期投入的有效时间变得无效,尚未投入的时间也失去了投入的必要.把珍惜时间的行为执行到极致,却始料未及地导致了挥霍时间的可悲后果.他们不懂得一个“悖论性”的真理:在时间的利用上,适度的“跳出”,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正如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有了少许的放弃,才可能有海量的收益.
                  ⑥笔者爱看NBA,常常觉得篮球便是人生的隐喻.NBA赛场上的一个好教练,总是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他们叫暂停的机会,该叫则叫,一次也不浪费,直到不再有机会为止,并且争取每一次都恰在其时,不早也不晚.而一个蹩脚的教练呢,要么该叫的时候不叫,错失己方调整的良机,或者未能中断对手顺畅的发挥;要么不该叫的时候却叫了,打乱了己方的节奏,或者轻率“预支”了后面更加需要的暂停机会.NBA的许多比赛都以几分之差乃至一分之差决出胜负,那么,一次暂停的选择,便可能是牵动全局的.一位成功的篮球教头,必须是一个善于“跳出时间”的智者.
                  ⑦《诗经•大雅•荡》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实,形形色色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时候并非“鲜克有终”,而是“鲜克有‘中’”.此处之“中”,正是“中止”,正是time-out,正是“跳出时间”.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3月15日15版)
              【注释】①抵牾:dǐ wǔ,抵触,矛盾.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
              ①文章第④段中“他们‘时刻准备着’踩这个踏板,…”,请品味加点词的效果.
              ②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⑤段划线句“把珍惜时间的行为执行到极致,却始料未及地导致了挥霍时间的可悲后果”一句中,加点的“可悲后果”的含义.
              可悲后果是指:    
              (3)文章第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说到“笔者爱看NBA,常常觉得篮球便是人生的隐喻”,请就作者在文中阐明的观点,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和阅历,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或现象也是人生的隐喻,并说明理由.
            • 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你用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①柳德米拉是二战中苏军著名的女神枪手,在一次战役中曾射杀308个敌人,威名远播.一位战士向柳德米拉请教射击精准的诀窍.柳德米拉问道:“你以前训练时,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结束了?”战士说:“接连三次打中预设目标.”柳德米拉说:“我的标准是连续二十次打中目标,而且必须是要害位置.”可见,成功离不开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②标准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标准低一些,自然更轻松,但也更容易小富即安、止步不前;标准高一些,必然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来的事情也一定会更加出色.
                ③“我已经很努力了,已经做得很好了.”诸如此类的话,无非是为自己开脱.你努力了,看你是和谁比,也就是你的标准是什么.一个时速10000米的人只看身后那些时速5000米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跑得很快.如果他看看前面那些跑得更快的人,才知道自己还差很远,才会有压力.想要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便不能拿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身边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作标准,你才有可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④濮存昕调到了人才济济的北京人艺,他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了.他以为要求自己的标准已经很高了,但他发现身边一位非常卓越的老艺术家,为了一句台词能拿捏到位,竟练了三天.从此以后,他留心身边前辈们的一言一行,像他们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演技提高得很快.
                ⑤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时候,旁边也有一个英语培训班,办得比俞敏洪好.他们经常说:“咱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总比新东方要好得多.”俞敏洪听说这话后很不服气:“我们把他们的标准拿过来,他们能做到,咱们也一定能做到,就不信不能超过他们!”妻子说:“你照搬别人的标准,做到最好,也不过和他们一样,怎么超过他们?”俞敏洪恍然大悟,他下大力气搜集北京办得好的培训班的信息,兼容各家之长,制订了新东方各方面高于同行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很快,新东方就声名鹊起,在北京众多培训班中成为领跑者.
                ⑥欲登临多高的山峰,你必先对自己有多高的要求.按照那些差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永远落后于人,这就像在一个标准要求宽松的流水线上,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的;按照那些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但未必能超越;只有你制定高于其他人的标准,你才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⑦竞争激烈,你凭什么成功?不要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信成功就在前方等候着你!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论述内容上分析选文④⑤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原因.
              (4)选出适合作选文⑥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B.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C.希望是引导人成功的信仰.如果没有了希望,便一事无成.--海伦•凯勒
              D.任何卓越都来自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近乎苛刻的标准.--穆勒
              (5)你是否同意选文的观点?结合你的经历说明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
                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
                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
                ④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⑤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⑥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
                ⑦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①       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②       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③        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④        的洒脱.
                ⑧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
                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B.第⑥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
              C.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
              D.本文论述到第⑧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⑨段不能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
              (2)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D.“风景这边独好”
            • 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①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②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③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④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⑤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
                  ⑥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深思,“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快餐”实在不宜多吃.
              (1)用原文句子作答:作者在本文反对的是    ;主张的是    
              (2)“文化快餐”为什么不宜多吃?
              (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第④段连用四个反问句,若变成陈述句,其表达效果怎样?
              (5)“国学热”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请结合温总理的话,谈谈你对“新读书主义”的看法.(40~50字,)
            • 5.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    
              得出结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
              (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角色有大小 责任无轻重
                ①刚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他对泌尿外科作出的杰出贡献是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可更让人敬仰的永远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吴阶平常说:“那身洁白衣服唤起的责任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当年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吴阶平贪玩,对学业不太上心,在一次救助一个临危患者时,那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下子激活了吴阶平作为医生的责任.
                ②人的责任都是多重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元的.面对上司我们是部下,面对属下你又变成了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一会是别人的客户,一会又成了别人的雇主,一会儿是供应商,一会儿又成了消费者,这不断变化的角色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的情商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以施展.无论我们角色怎样变换,才能如何施展,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③一个人只要能恪守自己角色的责任,他就不会差到哪里.比如保安,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出入证的人进小区,就是尽到了岗位责任;比如校对,对自己没有完全把握的字,坚决查字典,他就尽到一丝不苟的责任;比如领导,对于该坚持原则就是“一刀切”,他就尽到了铁面无私的责任.
                ④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大小有别,但承担责任的道义无轻重.造飞机的与做风筝的人,拉一个客人与拉一百个客人的司机其责任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对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能分轻重.
                ⑤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与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邻居家门口等待宽恕,然而,邻居家的老人却十分固执要求索赔.小男孩只得回家拿钱.可父亲也不开恩.父亲说:“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过失得你负责.”父亲最后掏出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借你赔人家的,以后你要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赔了老人的钱.从此,他边读书边到餐馆刷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能有出息.”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⑥几天前我也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位五十多岁客车司机的事,他为了能尽职尽责,保证良好的出车状态,每次出车前他永远只吃半分饱,以免长途驾驶时犯困,并且坚持了四十年.他曾说一生最怕就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给他人造成终身的伤害.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对待自己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就像一个国家总理对待国家大业一样鞠躬尽瘁,没有丝毫的怠慢.当他有一天交出方向盘,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到了一个客车司机的责任,我没有因为我的遗憾给别人留下灾难或悲痛.
                ⑦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运转得和谐一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C.人生须知未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 7. 阅读议论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60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节选自《别老低着头过日子》,作者秋末)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 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刘诚龙
                ①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灭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②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③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开始加到100摄氏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的香味却没有了,后来,他加到55摄氏度,酒味非常醇厚.
                ⑤巴斯德由此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⑥如果迎春花要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动身,就会误了站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耽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耽误了快乐的天伦.
                ⑦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就可以乘风破浪去赶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逢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搏人生.
                ⑧如果知识尚未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它本身就富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未获取,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它本身就富有热情.
                ⑨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
                                                                              (摘自《知音•海外版》)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文章①--④段写苹果和葡萄酒起什么作用?
              (3)文中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请谈一谈.
            • 9.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
                  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l 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
                  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
                  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l 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
                  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
                  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
                  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我们悠久的历史,一些人就只看到专制或者是称霸世界的经济规模、四大发明,而不注意古代士人对于民族精神血脉接续的关键作用;探寻别国崛起的根源,就只对政治、经济的因素兴奋莫名,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
                  ⑦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再不能忽略心灵、精神,就再不能仅仅崇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
                  ⑧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必然需要“熏”出新一代的读书分子,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培育出新的一代文化心灵:他们将给予书籍必要的敬意,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怀有同样的热情,他们经常与历史、现实中最优秀的心灵对话,他们将浇灌出我们时代伟大的书业~一有伟大的书业,才有伟大的时代.
                  ⑨4月23日,或许需要这样寂寞的呼唤.
              (1)文章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的观点.
              (2)作者指出我国在读书方面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    ;二是    
              (3)阅读第⑤⑥两段,按要求做题.
              1)说说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2)请为第⑥段再补写一个论据.
              (4)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链接】
                  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现在孩子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问题,由动画片改编的“电视书”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画、鬼怪类书籍等,在孩子们中间也很有市场.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感叹道: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或者只看那些轻松浅薄的读物,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养育作用的经典名著.
                                                                                 (节选自《半月谈》)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为学生阅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10.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 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