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仿照示例,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见其病态,感到吃惊 →              →             →为己帮助不够,倍感愧怍

              (2)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作者善良的根据和作者愧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 2.

              想起家乡的艾米果

              谢莹

                 ①“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年春天,欧阳修《蝶恋花》中的这一词句便会无端地敲开我的心房,让我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忧伤中。心,被乡愁缠绕着;思念,却像长了翅膀。

                 ②在我的家乡。阳春三月,暖风微熏,乡野田埂随处可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艾草,嫩绿嫩绿的,蓬蓬勃勃地簇生着。艾米果就是以这种艾草为主料,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的季节性的家乡糕点。

                 ③童年时,每到清明前,最喜欢做的便是一放学,几个伙伴相约一起,挽着竹篮子到野外去采摘艾叶。采摘艾叶的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在一起最开心的时刻。大家一边满田野地找寻,一边谈笑风生,聊自己老师的趣事,说同学之间的笑话,不一会儿,艾草便装满一篮子,高兴劲儿不言而喻。当自己提着绿绿的一篮子艾草回到家时,母亲总会在别人面前笑着夸奖我一番:“还是我家大女儿采的艾叶好,又嫩又绿又干净。我这个女儿做什么事都认真……”母亲就是这样,从不吝啬对我的赞美。

                 ④后来上师范了,同学来自赣南各地,有些同学一学期都回不了家乡一次,而我家离学校近,因此每逢吃艾米果的时节,同学们总喜欢周末到我家住上一晚,吃母亲做的艾米果。那时,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放下所有的农活,特意到野外采摘艾草。她喜欢热闹,也乐意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这群馋丫头的到来做上美味的艾米果。等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她还不忘千叮万嘱:“路上小心,下次再来。”母亲就是这样,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极其平易近人。我兄妹几个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母亲,见了她左一句阿姨右一句妈妈地唤着,【甲】母亲这时便开心得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那贮满花房的,满是温暖的阳光。而每到这时,我也总是像阳光下昂首的向日葵,挺立绽放。

                 ⑤工作后,我从家乡的市直学校调到了广东江门的一所镇中学教书。内心除了些许失落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碎碎念。可那时苦于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回家成了我最奢侈的向往。家乡,就是我梦中的一颗明亮的星,只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我微笑。对着我微笑的,还有母亲的那一双深情的眼睛。有一年春天,同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一位远房亲戚找到我,递给我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说是母亲特意托他带给我的。当我拆开这份沉沉的爱时,呈现在眼前的,竟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色如翡翠的艾米果!倏地,我的心头一热,眼睛模糊了。恍惚中,我看到了________。知女莫如母,我的母亲知道我,懂我。当我细细地咀嚼艾米果时,品出的,不仅仅是艾草的清香,还有母亲的味道。

                 ⑥我清楚地知道,做艾米果的程序精细而繁琐,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可母亲却乐此不疲,不厌其烦。那是一个母亲向子女们表迭爱的一种特殊方式吧?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是头一天晚上就把黏米浸了,天不亮就用石磨磨成浆,然后用麻布袋子吊起来,滤去水分。随后将采摘到的青青艾叶洗净,放在锅中煮熟到叶梗一捏便碎的时候,捞起来使劲揉搓,去苦味后再按一比一的比例,掺进黏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黏米粉完全融合了。再做成一个个圆饼状。最后在里面包上些用腌菜、腊肉、藠头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果,放在锅里蒸熟。母亲做的艾米果可好吃了,轻轻咬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软中兼韧,滑嫩而不腻,让人口齿留香,久久回味。

                 ⑦那天,我惊讶地发现,在我家小院子前的绿化带里,竟然挨挨挤挤地生长着一簇簇嫩绿的婷婷的艾草!【乙】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春天的旋律,在绵绵的细雨中舞蹈呢。我生怕惊扰了它们的美梦,俯下身来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一股淡雅的艾香扑鼻而来,对!是艾米果的味道!我魂牵梦萦的味道!喜悦的心情不亚于见到了多年失联的老朋友。我赶紧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做艾米果了没有?我看到艾草了……”

                 ⑧岁月翩跹,韶华易流。眨眼间,我离开家乡已二十三载,早已把青春献给了钟爱的事业。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

                 ⑨“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此刻,轻吟着《诗经》里的《采葛》,思念,就像三月的艾草,疯长。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

              (1)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我”与艾米果有关的经历:童年时,每到清明节前“我”都喜欢和同学们去野外采摘艾叶,内心________;________,心中充满自豪;________,心里满是感动;那天,“我”因在绿化带里发现艾草而给母亲打电话,引发________之情。

              (2)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选择:________

              赏析:________

              (3) 根据上下文,请你发挥想象,在文章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作者“恍惚中”看到的情景。(80字左右)

              答:________

              (4) 文章第⑧段写道:“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请联系全文,说说艾米果凝结了哪些“情愫”。

              答: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