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________

              (4)“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5)“……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揭示了敌军溃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6)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______句是记叙,第______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 2.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



              (2) 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动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阙中的“望”字统领写景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一句,下阙中的 “惜”字统领评论的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一句。



              (4) 找出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______

                                                                                        _

            • 3.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 这两首词的立意相反,请你分别找出一句加以说明:

              毛泽东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给你情感上的不同体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 两首词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特征,请你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成就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

              ①记得我在读大学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②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③第一样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他是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考了九十七分。徐霞客也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④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当我忘了打水时,同学就提醒我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时,我因事业的发展需要找合作者。于是,我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当年的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他们跟我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还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因此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和你一起回国。”

              ⑤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____________。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文章有删改)

              (1) 作者说:“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3) 阅读第⑤段,根据语境,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4)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什么条件。

              链接材料:俞敏洪有过三次参加高考的经历,留学的夙愿也未能实现,后来当老师也出现过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5)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的写作方法。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文片段在线】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 5.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回答下列问题。


              (1)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6.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3) 作者写梅,上阕和下阕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 7.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防止它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亚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它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地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很火。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赚更多的钱。

              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

              有一个远方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奇迹,特意为吴庭德老人塑了一尊铜像,以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亚心塔,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塑像所吸引。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

              (有删改)


              下列对吴庭德老人砸亚心石的用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低价出售给游客,赚点钱。
              B.为了给“亚心”增加景观。
              C.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手艺。
              D.为了宣传“亚心”,给游客当作纪念。
            • 8.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3) 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1)《山就这么高》: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

              _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0字以内)
            • 9.

              考考你的记忆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报道的事件。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说说你的理解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部分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作者的用意何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