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 诗中的“幽篁”、“相照”是什么意思?请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B.词的上片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不仅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也点明了当时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词的下片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从侧面揭示了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这首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 4.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 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请品析下列语句。
              A.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杏林子《生命成绩 生命》)

              B.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严春友《敬畏自然》)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远望”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静静地等候着“神舟”二号飞船的出现。

                  ②这是“神舟”二号飞船绕地球的第107圈飞行。当飞船飞临南大西洋预定海域上空时,“远望”三号将向飞船发送返回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指令。

                  ③在这次飞船飞行试验中,“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分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布阵,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连续多日测量跟踪,测控人员尽管非常疲乏,但始终斗志昂扬。

                  ④18时33分, 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⑤“发现目标!”随着操作人员的清晰报告,船载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刚从海平面出现的“神舟”二号飞船。

                  ⑥与此同时,船载其他各测量通信设备也 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⑦一道道数据链和遥控指令,连续不断地从“远望”三号发送到“神舟”二号飞船上。

                  ⑧“一次调姿!”飞船飞行姿态开始调整。

                  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微光电视上原来显示飞船的那个亮点,瞬时变成了两个。“分离成功!”人们惊喜地欢叫起来。

                  ⑩“二次调姿”“制动开始”“制动结束”,伴随着各项指令的继续下达,只见显示屏上的一个亮点,正在向下方运动,这就是分离后的飞船返回舱,它已从飞行姿态转为返回姿态。
              (1) 第①段中第一句属__________描写,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中画线的语句有力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第③段写测控人员的“疲乏”和昂扬的斗志,目的是什么?
            • 7.
              阅读《录音新闻》选段,完成1—6题。

                  刘: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麻:刚才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口令,通过强大的电波送到了测量船上。在船体中部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开始工作,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搜索着目标。

                  (实况:“遥测发现目标!雷达发现目标!经纬仪发现目标!各号注意跟踪……”混播)

                  麻: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沉寂。在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一个跳动的亮点很快就被操纵手套进十字线的中心。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实况:出指挥室音响)

                  麻:在船甲板高处的激光电影经纬仪二操纵手根据计算机提供的数据,从光学瞄准镜里搜索着目标,发现一个火球像流星般地穿过一片白云。

                  (实况:突出调度:“弹头入水!通报落点。”实况:出直升机音响)

                  刘: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实况:(汽笛声、国歌声)

                  刘: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我们看到不少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热泪,互相握手,互相拥抱着。

                  (混播)

                  人们含着激动的泪水欢呼起来,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

                  试验结束以后,我们请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王惠悫谈一谈。他兴奋地说(录音):“这次试验的运载火箭,是潜艇从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发射很成功,飞行也很正常,在预定的海域溅落;各测控站跟踪良好,获得了全部的参数,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这是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也是参加这次试验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的结果。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体会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刚才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口令,通过 强大的电波送到了测量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 严密搜索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一个跳动的亮点 很快就被操纵手套进十字线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 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文中画线的段落,思考:为什么要播放汽笛声、国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惠悫所说的话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找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录音新闻是利用____________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它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组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6) 请用原文中的话说明选段表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句中的“百年”是确数还是概数?
              (2) 第三段“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的作用是什么?
              (3) 第四段中引用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9.
              阅读《冬殇》,完成1—9题。

                  落叶奏响了冬之序曲。于是冬轰轰烈烈而来,铺天盖地而来。

                  (    )的月季花未谢先萎;树丫(    )的肌肤变得干涩;(    )的鸟儿开始为生计发愁……一切都镶上了冬的色彩,一切都烙上了冬的痕迹。

                  青纱帐被冬收拾得无影无踪。原野是一味的辽远,一味的空旷。你站在原野,最突出的感觉是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几乎不存在。

                  万物在冬的面前臣服,而瘦削的菊率先发起抗争,她如大提琴奏出的低沉而奋进的音符,在轰鸣的冬之曲中显得那样执着,那样坚定。

                  冬愤怒了。他想主宰世界,并高傲地自信:最终胜利属于自己。

                  放纵的风在原野飞驰,无情的雪在空中狂舞。树丫可怜地摇摆着,电线剧烈地呻吟着,雪雾疯狂地翻滚着……

                  冬在宣泄自己的威严,冬在扫荡敌对的力量。菊一败涂地,死于风雪之下,低沉而奋进的抗争旋律戛然而止。腊梅与雪莲却揭竿而起,继大提琴奏出小号高亢而激扬的旋律。风停雪止。原野死一般沉寂。一切被白色所覆盖。这是冬最得意的杰作,最席洒的一着。此时,茫茫雪原的气概不是比大漠雄风更冷峻吗?

                  然而,当腊梅与雪莲高擎太阳的火把将冬雪焚烧时,冬的威严,冬的席洒,冬的博大荡然无存,如丧家之犬发出痛苦的哀号。腊梅与雪莲傲然挺立,竖起与冬对峙的大纛与冬为敌的队伍越来越大。冬一次又一次惨败。

                  树丫把浑身的劲头凝聚在芽上,展示出青春的骄傲:弱小的野草昂起了头,面对冬毫不示弱:菊的儿子从冻土中钻出来,注视着狼狈不堪低头不语的冬很开心……

                  一向滥施淫威的冬如今孤立无援,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他回顾自己辉煌的历史,回顾自己设想征服世界的宏图,回顾万物在他面前服帖的样子——那时他是那样的得意,那样的无所顾忌。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过去。

                  面对挑战,冬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不战而死,他作一缕青烟溶入阳光之中。

                  冬死了。春说:“冬应该多一份温柔;夏说:冬应该多一份热烈;秋说:冬应该多一份诚实。”
              (1) 文中的一、二、三节之间排列是有顺序的,它们的顺序是  (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 三段文字中洋溢着一个主旋律,它们是    (    )

              A.歌颂         B.抗争    C.兴奋    D.呐喊
              (3) 文章中安排菊、腊梅、雪莲等的出现,其顺序与____________相吻合。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它们的反抗,如菊用____________来比喻,其旋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而腊梅和雪莲用______________来比喻,其旋律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 “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文章语言非常形象,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5) 春、夏、秋的最后的议论,表明对冬的__________,它们的说法都与__________有关系。
              (6) 用“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形容冬的到来,表明其什么特点,请选择说法最恰当的一个  (    )

              A.形容冬声势浩大的气派。           B.形容冬不可一世的神态。

              C.形容冬来势汹汹的样子。           D.形容冬大张旗鼓的来势。
              (7) 第二段括号里应填的词语是   (    )

              A.娇艳柔嫩欢快                    B.妖艳欢快柔嫩

              C.柔嫩欢快娇艳                    D.柔嫩娇艳欢快
              (8) 本文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是(    )

              A.象征            B.烘托          C.对照             D.比喻
              (9)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请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兴盛衰败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B.自然界季节变更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C.貌似强大的敌人其实是一只纸老虎。

              D.汲取失败的教训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10.
              阅读《你在谁的伞下》,完成1—7题。

                  ①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②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③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④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⑤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⑥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⑦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的道别。

                  ⑧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⑨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⑩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⑩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7段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了____________,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她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标示出“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所指代的内容。
              (4) 作者认为这个“结果”“破坏”了什么?请你没想一个不是“破坏性”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说第⑨段中“现代城市的性格”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城市的性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⑧段中作者说“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想想看,故事真的到此为止,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有不同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作者以此问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期盼.
              B. 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等. 
              D. 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