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 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1)生活中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文中父亲“如山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中第⑦⑮段写“我”流泪了,请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选文⑬段叙述了父亲送“我”去幼儿园的往事,这段叙述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亲情和感恩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良好基因。文中父亲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答应孩子要求去养老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孩子考虑的好父亲;儿子感恩于父亲,带着父亲回了北京。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 2.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 文章叙写了三位老师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2) 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要不要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自选角度,品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品味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 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春日美景。



              (2) 诗歌末句“烂醉”二字语新意丰,十分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 4.

              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 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 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 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D

              (2) 选文第3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


              (3) 请分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答: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6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答:


              (5) 选文第8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6) 选文第11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13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 5.
                                            望 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 6.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③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 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第五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7.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 8.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
              (2)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送友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李白 韦应物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②楚江:长江。③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④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⑤浦:近岸的水面。

              (1) 《送友人》颈联是用哪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0/40

            进入组卷